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 东印度公司 (第2/3页)
如另一个世界历史中的“雅克萨之战”,华夏不败而败,本来是将沙俄侵略者赶走了,但是却以条约的形势将贝加尔湖地区明确地让给了沙俄。而贝加尔湖历史上,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的领土,不管秦汉时的匈奴也好,还是后来的蒙古人,都是华夏民族的一份子,而沙俄只是后来者,却得到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这份条约叫做,沙俄得到贝加尔湖后,继续向东、向南扩展,疆域直指白令海峡。而清廷眼中的苦寒之地“西伯利亚”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他们却弃之如“敝履”,后来即使是外兴安岭以南、库页岛都丢了,以至于三百年后的华夏,在人口膨胀之后,已经人满为患,无处可以开发了。 所以永历最后决定,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小康熙的身上,清廷一定会继续与东印度公司相勾结,即使是他们在相互利用,东印度公司也会如同一只马蝇一样,赶来吸血的。 英国人依仗的是强大的远洋舰队,这是大明没有的,前些时候,西班牙人的船队甚至敢来长江耀武扬威,就是欺负大明没有坚船利炮。如今曾经在海上称霸的西班牙早在八十年前就被英国打败了,他们的无敌舰队也全军覆没,新兴的海上强国“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王国”,即英国,来到华夏,那么他们的舰队岂不是要比西班牙的还要强大。 可是大明现在还没有准备好,吴淞口的造船厂刚刚开工建设,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工,而要造出巨大的战舰,则需要长时间的技术和人力的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怎么办?”永历有些着急了。 就在永历和群臣为此担心的时候,让人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英国东印度公司驻澳门商业全权代表乔亨利坐船由新开作通商口岸的奉贤县外港上岸,向当地的大明地方官请求,希望能够觐见大明皇帝,理由是为了开辟商路而来。 得到这个消息后,永历当即就把东印度公司比作了“苍蝇”,他们的嗅觉真是敏锐,大明开放奉贤为通商口岸不过两个月,英国人是第一个找上门来,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还没有见到踪影,所以说他们是苍蝇,一点都不为过。 既然英国人来了,永历觉得还是见一见的好,这个叫做乔亨利的人,看来就是东印度公司在远东的官方代表,他肯定知道一些内幕,探听一下口风也好。 于是永历下旨,宣召还停留在奉贤的东印度公司特使乔亨利觐见,但要求其随行人员不得携带任何武器,他们的安全由大明的军队负责。 七天之后,乔亨利一行抵达南京,在驿馆休息一天之后,乔亨利应召入宫觐见永历皇帝。 本来永历还以为会在外交礼仪上和对方发生冲突,自己可是大明皇帝,一切外国来使都必须要行跪拜大礼。不过西方人信奉天主和基督,他们认为只有对天主和基督才能行跪拜大礼,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国王,也只能是半跪。所以作为使者,欧洲人肯定会在礼节上与大明朝廷发生矛盾。 可是永历的预想并没有实现,当礼部的官员告诉乔亨利相应的礼节时,根本没有多麻烦,乔亨利竟然什么都知道,而且表示合作,让干嘛就干嘛,根本没有讨价还价。听说此事后,永历确信,此人肯定去过北京,不然不会对华夏礼仪如此了解。 永历在华盖殿接见的乔亨利,果然乔亨利被礼部尚书陈起月引领进大殿后,张千喝声道:“大不列颠王国东印度公司驻澳门全权代表乔亨利觐见大明皇帝,跪——”然后乔亨利很守恭谨地跪下了,行了五拜三叩之礼,而后在永历让其“平身”后,规规矩矩地站好。 “乔亨利,你是英格兰人,还是苏格兰人啊?”永历率先开口问道。 旁边有人翻译,但是显然乔亨利精通汉语,马上答道:“回禀陛下,我是英格兰人。” “那你的家乡在英格兰什么地方啊?”永历又问道。 “回禀陛下,我的家乡在剑桥镇。”乔亨利答道。 “啊,那我估计你肯定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了?”永历如此问道。 乔亨利一怔,心说这位大明皇帝可真是见多识广,竟然还知道剑桥大学,看来还得小心应付。于是他答道:“回禀陛下,我确实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不过在二十年前就毕业了。” “嗯,现在剑桥大学有多少学生和教授啊?”永历继续问道。 “回禀陛下,三年前我回过家乡,那时候,剑桥大学有七百个学生,一百八十个教师,我亲爱的恩师,奥利弗老师已经是剑桥大学的校长了!”乔亨利有点得意地说道。 “啊,好,好,朕在南京也建了一所大学,正愁不能学习新的文化知识,不知道你能不能为朕带一封信给你的老师,朕希望剑桥大学能和朕的大学建立起联系,相互派出学者和留学生,如何?”永历有些兴奋地说道。 “这个,这个”乔亨利有些拿不准了,他这次来南京,是要重要的事情,可不是为了“剑桥大学”而来,但是大明皇帝提出了要求,对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影响,而且如果能有英国人进入大明的中枢南京,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打定主意后,乔亨利才说道:“好的,如您所愿!” 听到乔亨利答应了,永历很是高兴,说道:“来人,赐座!”有人搬来一个椅子,就放在永历的对面二十步之处,乔亨利谢过后,坐到椅子上。 这时,永历问道:“你作为东印度公司的使者来到南京见朕,有什么事情吗?” 乔亨利暗舒一口气,这才问到关键的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