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子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子党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永历让礼部侍郎马惠将乔亨利送出华盖殿,李茂青和商御此时还等在午门之外,正好有他们二人陪同乔亨利回到驿馆,然后再收拾一下,并且派人专程护送乔亨利回吴淞城,再转到海上。

    让乔亨利想不到的是永历还准备了一份礼物,早就送到了驿馆,堆成一座小山似的,里边有绫罗绸缎,也有官窑瓷器,还有各种华夏美食,除了没有金银之物外,差不多都齐全了,价值不菲。

    乔亨利得知这是大明皇帝赏赐给自己的,又着实感动一番,心里对那两个被赶走的英军军官更是一阵鄙夷,都说大明皇帝大方,磕几个头又不能死人,干什么非要和大明皇帝过不去?看看,我得到了这么多的东西,等带回英国,无论是送给朋友,还是拿出去贩卖,都是非常有面子的,这两个白痴,白给的都不会要!

    那边送走了乔亨利,这边的朝会并没有散去,永历此时面沉似水,目光严峻,而大臣们也是正经严肃,不敢做声。

    此时已快到晌午,还有一些事情悬而未决,朝臣们意见分歧很大,让永历也是犹豫不决,头疼得厉害,相比之下,刚才东印度公司的乔亨利还算是一件小事。

    让群臣产生分歧的一共有三件事,这第一件事是远在重庆的姚大榜的奏本,他请求朝廷拨给他军饷三十万两,军粮五万担,新式大炮三十门,新式隧发撞针火枪一千支。

    姚大榜狮子大开口,一口气要了这么多东西,而且在奏折中将自己的难处说了一大堆,将重庆形容成了一座坚城,说是要没有这些东西的话,湘西军团便难以攻下重庆,按原计划进入四川就不能实现。

    兵工厂最近确实出产了一批大炮和火枪,但是永历准备优先将大炮装配给吴淞城,火枪则要运到北方的徐州,交给第一军团,而且这批枪炮,也达不到姚大榜想要的数量。

    还有一点,让永历心里很是怀疑,放眼所有军团,除了第一军团外,没有一个军团拥有新式大炮超过十门和火枪五百支的,姚大榜一次就要了这么多,还有要挟之意,甚至明言不给枪炮和粮饷就攻不下重庆城,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朝中有一些大臣,比如兵部左侍郎肖学礼、吏部右侍郎韩亭瑜、太常寺卿王青廉三人竟然联名赞同姚大榜的请求,其中韩亭瑜和王青廉本不是主管兵部的,竟然也参与进来,这里边透着怪异。

    第二件事又是朝臣们联名上奏,请求永历立太子,以正东宫,因为早先永历就说过,打下南京城,待江南稳定之后,就要册立太子。

    永历对于立太子之事并不反对,反正人早晚有一天会死,自己留下的江山总得有人继承才行,可是让永历闹心的是,朝中竟然分成了三派。

    一派以礼部左侍郎马惠为首,还有韩亭瑜、王青廉、司徒轩等等,拥立大皇子朱慈烁为太子;另一派则是兵部左侍郎肖学礼、应天府尹干纹、詹事府少詹士卢庆元等人,请求立二皇子朱慈煊为太子;第三派则是中立派,内阁黄宗羲、方以智全都闭口不言,不知道他们拥护那一派。

    拥护大皇子的大臣,和拥护二皇子的大臣在朝堂上各说各的理,争执不休,拥护大皇子的朝臣比较多,他们稍微占上风,但是永历和内阁大臣们一直没有说话,他们也只能空嚷嚷而已。

    其实永历现在还不想立太子,因为他有废后的想法,就是废掉杨灵秀的皇后之位,可是如果将大皇子朱慈烁立为太子,那么废后之事就不可能实现了。对于杨灵秀,永历越来越感觉这个女人就是自己身边的一颗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她还要出来作乱,但大皇子还是一个孩子,他是无辜的,永历又不想因为他母亲而伤害了他,这太让人纠结了。

    再说大皇子和二皇子都还是孩子,今年才五岁,孰优孰劣,谁有能看得清,永历只是想再等一等,等到这两个皇子长到十五岁,再定太子之位也不迟。

    第三件事,还是应天府尹干纹前些日子所奏,京内权贵欺压百姓之事,永历龙庭大怒,下旨彻查后的这段时间,京内的权贵竟然又安分下来,两个宗室不但将强夺的宅院还给了原主,而且还跑到午门外苦跪了两日,祈求永历原谅他们。

    就是因为京内逐渐安定下来,有大臣提出自己的意见,先期派出明察暗访的官员是否就此停止调查,将他们调回来。比如去吴淞城的廖文希,如今吴淞城战火连天,钱三海又是对敌的主将,再让廖文希调查钱三海贪赃枉法之事,恐怕会伤了前方将士的心,对战事不利。

    当然也有反对的,那就是干纹,调查权贵欺压百姓,营私舞弊,本来就是干纹首倡,他表示反对也实属正常。不过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钱三海可是干纹的老搭档,当年在池州的时候,干纹是知府,钱三海是城守副将,两人关系一向不错,但是现在干纹却咬住钱三海不放,这是何道理?

    永历有些糊涂了,干纹和钱三海他们之间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干纹铁面无私,而钱三海也确实有徇私枉法之事,这才导致干纹要彻查到底,或者是还有别的缘由。

    想来想去,永历也想不明白,不过对于调查权贵枉法之事,因为英军就在外海,如今海路断绝,想要走私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干脆下旨暂停调查,将廖文希等人调回京来,不久万事大吉了。

    于是永历先下旨暂停调查京内权贵不法之事,并派人赶往吴淞城将廖文希调回南京。而后宣布立太子一事也要暂缓后押,因为此时正是战火不断,立太子不可不慎重,故此暂不立太子。

    不过暂缓立太子,并不能打消朝臣的疑虑,为了大明的正统延续,永历决定采取一个“前无古人”的办法,就是在证实立太子之前,将皇位的继承人名字写在一卷黄绢之上,然后放置于一个木匣之中,这个木匣则被放到了奉天殿正门的匾额之后。如果将来自己遭遇不测,则在众臣监督之下,将此木匣取下,由内阁首辅大臣当众宣读,以确定皇位的继承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