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六十章 中原大战(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中原大战(八) (第1/2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永历二十二年初夏,明清两军在苏鲁边界展开会战,双方共动用军队合计将近三十万人,这还是在徐州附近的兵力,如果再加上四川、陕豫两处战场的明清军队,这场关乎明清两朝国运的大决战,将有共达六十万人参战。

    正当永历御驾前往徐州的途中,一直龟缩在潼关的王辅臣所部绿营陕军终于出关,在击破河南明军的两道关卡后,兵锋直指洛阳。

    虽然此时河南的省府已经不是洛阳,而是开封,但是洛阳地处中原的腹心,乃是五朝古都,又靠近黄河,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如果被清军攻下洛阳,中原的太平必然会倾向于满清。

    所以永历在出发前,还在南京的时候便连续三次下旨给第四军团军团长刘体纯和河南巡抚张英,要他们密切注意潼关的清军,但不得主动进攻潼关,因为以现在大明的实力,还难以在三个地方同时打赢三场战争。

    第四军团进抵河南之后,刘体纯和张英商议,第三军团主要驻扎于黄河沿岸和潼关一线,军团长驻地为靠近黄河的郑州,而后方则由张英主管,同时负责为军团提供粮草和其他帮助。

    刘体纯开始的时候对张英还是很客气的,毕竟张英是河南的巡抚,如今大明皇上已经将大明各地的巡抚衙门裁撤,改为原来的布政使司,惟独河南还设巡抚衙门,由巡抚掌管河南的政务、军务和法务,可见大明皇帝是非常的信任张英。

    可是刘体纯有个毛病,就是内心中瞧不起文人,尤其是张英还是个降官,虽然以前大度的接受了张英,但是心中始终视张英为贰臣,在相互来往的时候,有时候不经意间便流露出不屑,甚至是当众让张英难堪。

    四月初七这一天,开封巡抚衙门内,河南巡抚张英正在客厅来回走动,眉头紧锁,心事重重,河南兵备道陆飞坐在旁边的太师椅上,也是面带怒容,显得非常生气。

    陆飞大声说道:“巡抚大人,太憋气了,没有这么干的,他刘体纯以前不过是个流寇,投降了大明,才做了国公,其实和咱们不都是降臣吗?凭什么就侮辱咱们?”

    张英停住脚步,说道:“陆兵备,不要再说了,也许是我考虑的欠周全,让你受牵连了!”

    陆飞一听,更不满了,说道:“咱们好心好意调集官兵给他指挥,还不是为了防守黄河,为的是大明的天下,他不领情,还说咱们没安好心,说咱们的兵不堪一击,就连咱们送去的粮食,他也说是以次充好,让我又拉回来,换上等的白米,可是咱们河南人大都种高粱、谷子,那里有水稻,他这不是在欺压咱们吗?张大人,这可不是你的不是啊!”

    这个陆飞乃是张英的亲信,可以说是张英将他提拔起来的。去年张英还没有归降大明的时候,陆飞留在开封坐镇,等张英降明之后,率军回到河南,陆飞听从张英的劝告,也随后归顺大明,被永历任命为河南兵备道,协助张英主管全省的防务和军务。

    张英依然摆摆手,说道:“现在国难当头,清军大举南下,好不容易夺回来的天下,可不能再丢了,皇上不以我是降臣,对我信任有加,我的大儿子张廷瓒如今在江南造船厂担任督办,小儿子张廷玉也被皇上接进南京入学,说好将来进入大学和国子监,也要为国出力,如此知遇之恩,我不能不报,何况我本来就是降臣,可不想再做满清朝廷的俘虏,所以有些事,还是忍为贵,和为高的好!”

    听到张英的心里话,陆飞不再言语了,好半天之后,才说道:“好吧,既然人家不领情,咱们也没必要热脸去贴他的冷屁股,以后不会大不了井水不犯河水!”

    张英点点头,说道:“嗯,不过刘国公的要求,咱们还是得想法办到,河南没有水稻,但是湖北和安徽有,一会儿我派人去武昌,向湖广总督郎大人提请换粮,用咱们的白面换两湖的稻米,我想郎大人会同意的!”

    “这可真麻烦!”陆飞小声地嘟囔一句。

    “麻烦也得办!”张英厉声道。

    陆飞干笑一声,然后起身,对着张英躬身轻施一礼,转身离去了。

    看到陆飞走后,张英叹口气,眉头一直没有舒展开,而是继续想着心事。

    本来刘体纯到河南之后,开始的时候,合作的还是挺愉快的,虽说刘体纯有些目中无人,但是人家毕竟是钦赐的国公爷,而且骄兵悍将一向如此,张英也不以为意。

    但是自从皇上派来的廖参军,也就是廖文希到了河南后,张英隐约的感觉有些不对头,刘体纯再也不像以前那么好说话,竟然吹毛求疵起来,不但百般挑剔,而且开始干预河南的地方事务,对自己的手下也是娇惯袒护。

    就在三月末,郑州知府谭庆宗来报,第四军团的一个团长强抢民女为妾,被百姓告到知府衙门,谭庆宗不敢干涉,但又不能不管,只好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