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场当崇祯_8.无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无题 (第2/2页)

楚浙各党也不全是一条心,还有东林党在一旁虎视眈眈,阉党也不能一手遮天,没人能把灾害彻底隐瞒,各地的灾情倒是如实被上报。

    收到各地的汇报后,朱伟迪才发现,如今才崇祯元年,北直隶、河南、陕西、山西等北方省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灾,甚至连福建这样的南方省份也遭遇了旱灾。

    面对这样面积过于广泛的旱灾,内阁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得免税,从京师运粮救济,顺便看看能否补种些番薯等抗旱作物。

    北直隶和河南今年的收成基本是完蛋了大半,好在朝廷组织了官员调研番薯种植,让番薯等物推广的速度快了一些,有些农民也不至于是颗粒无收。

    六月份,朝堂上也没有什么大的动议,如今一切活动的重心都是救灾。唯一的新鲜议题,也只有招抚海盗郑芝龙。

    这个郑芝龙,朱伟迪还是知道一点的,这人远没有他那个叫郑成功的儿子出名,郑芝龙如今是东亚最大的海盗头子,已经连续击败了官军很多次。

    这个郑芝龙把竞争对手在福建官场上的势力进行了rou体消灭后,表示自己想投靠朝廷,为朝廷效力。

    朱伟迪自然不会傻到相信他是真的想为朝廷效力,他很清楚这个郑芝龙在政治上的判断力一向还是不错,也惯于见风使舵,如今是想靠官方背景垄断海上贸易。

    本来朱伟迪是想见见这大名鼎鼎的海盗头子,不过仔细考虑了下,觉得如今时机远未成熟。大明北方的问题一大堆,这个郑芝龙和他背后牵扯到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暂时也不是能轻易触动的。

    只好同意招抚,让新任的福建巡抚熊文灿全权负责和郑芝龙的接洽。

    进入六月后,玻璃镜子终于开始批量生产,玻璃工坊也开始盈利。而玻璃器皿,因为目前的玻璃烧制工艺水平不够,不能装热水,价格还比陶瓷贵,销量比镜子差了许多。

    大块的平板玻璃,朱伟迪也在让人研究中,他一开始雄心勃勃地想上浮法玻璃。浮法是在锡槽里,玻璃液浮在锡液的表面,冷却到玻璃固化锡液却依旧是融化状态的温度,便可得到平度好,没有水波纹的玻璃。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浮法制玻璃这东西,概念是很简单,但是实际的技术难度却很大。

    高温玻璃浆液在通过锡槽时容易凝结,会造成玻璃厚薄不均。有时玻璃浆液在锡槽里乱溅,会让工匠身上被烫伤。最要命的是锡液在空气中遇到高温,被氧化消耗得非常快,在没有保护气体的条件下,这个工艺的成本也实在难以让人接受。

    让平板玻璃成为一个可以大赚特赚的产业,这个想法暂时也无法实现。

    九月,不死心的黄台吉再次纠集科尔沁和喀尔喀等部,试图大举进攻林丹汗。

    不过,在他筹集粮草的时候,宣大的晋商很快报告给了他一个让他头疼的消息。

    他在国内进行动员的消息显然被大明的细作探知,大明支援了林丹汗不少物资,察哈尔部的老弱和幼儿还有牲口似乎都已经做好西迁到鄂尔多斯的准备,而察哈尔人显然会留下的轻骑兵sao扰后金。

    而明人这边,宣大和蓟辽甚至延绥等军镇都加强了边墙的戒备,同时随时准备让蒙古人入关躲避,四镇的轻骑兵都在随时待命,准备和蒙古人一起袭扰后金的补给线。

    黄台吉很清楚,蒙古人那边显然打算坚壁清野,也一定会出动轻骑兵进行袭扰战。黄台吉如今只获得了辽东附近蒙古部落的支持,他的轻骑兵数量远比林丹汗少,远征蒙古,在敌人的轻骑兵袭扰下,如果在归化城附近还抢不到东西的话,粮草就肯定支持不住,远征林丹汗,结果肯定是灾难性的。

    不过,黄台吉如今也没有选择,国内已经开始动员,也急需一场胜利,收兵那是不可能的。

    黄台吉只好按照原定计划出兵,不过他在到达大凌河上游后突然改变方向,以喀喇沁等部帮助明国为由,南下偷袭了喀喇沁等部。

    结果,毫无防备的蒙古右翼诸部在后金的洗劫下损失惨重。喀喇沁诸部有近八千多人被杀,有一万多人被劫去,大批粮食、牲畜和物资被抢走。

    本来黄台吉是不愿意这样做的,不过以后金窘困的状况,国内也急需一场胜利,如果凑集了粮草动员了军队而不去捞点好处,他的威信便会扫地。

    黄台吉也很快尝到了苦果。被后金打惨了的右翼诸部,彻底选择加入了反后金军事同盟。随后,十月,在后金大军退回辽东之时,蒙古右翼诸部联合察哈尔人,趁着后金尚未反应过来,对内喀尔喀进攻了报复性的突袭,几乎将内喀尔喀蒙古这个词变成了历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