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修道逍遥游_235 缅国风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35 缅国风情 (第1/2页)

    除了商业投资这条明线外,李龙几个负责暗线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把4个连队分成多个小组,潜入吴奈努矿区所在的小城,把吴奈努家族最有影响力的几个人给调查清楚。作为一个独霸一方多年的老牌家族,他们肯定是不愿意外部势力进入的,这点一点都不用怀疑。

    杀掉他们很容易,但这是异国他乡,杀掉几个人是没用的,后面的许多工作还是得用到这些地头蛇的,最佳的办法是控制。并且,只控制一个人是没用的,必须得找到吴奈努家族最有势力的几个人,全部都控制住才行。徐亮给李龙的任务是,至少找到吴奈努家族排名的前十个人,把他们的情况全部调查清楚。下一步怎么处置,等他过段时间来了再说。

    对这些侦查部队,徐亮给配备了足够的美元、黄金和人民币,让他们灵活使用。在缅国期间,徐亮对他们的纪律要求是,首先照顾好自己,好好活着才能完成任务。平时可以找女人,可以喝酒玩耍,但不能滥杀无辜,不能为非作歹。

    安排好下一步的工作后,徐亮让彭啸天给他找了个向导,他自己在缅国四处游览了几天。

    缅国最有名的特产就是翡翠。帕敢地区是缅国翡翠开采最早的地方,从十三四世纪的时候,就有了开采翡翠玉石的记录。

    据说大约在13世纪,中国云南有一驮夫在从缅国返回腾充的途中,为了平衡马驮物品两边的重量,在今缅国帕敢勐拱地区随手拾起路边的石头放在马驮上。这驮夫回家仔细一看,途中所拣的石头似乎为绿色,可作为玉石,经打磨后果然碧绿可爱,比软玉有过之而无不及。

    后来,人们就去帕敢勐拱地区开采这种宝石,从那以后,缅国一直是世界上优质翡翠的主要产出国,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世界上另外一个地方,发现有翡翠产出的。到了18世纪80年代的时候,乾隆皇帝把疆土扩展到缅国北部帕敢地区,并在这里发现了丰富的翡翠矿区,从此,翡翠作为玉器得到大量使用,其辉煌荣耀很快超过了软玉。

    徐亮和向导先走路然后又乘车到吴奈努的小城和帕敢地区都走了走。整体感觉,这个国家太落后了,太穷苦了。到处都是破破烂烂的,有限的几条公路经常都坑坑洼洼的,甚至连越野车都开不过去。

    道路周围的山壁上,随处可以看到矿洞,没有任何人管。以前听说缅国政府没有任何长远治理的想法,就只会采掘资源和卖资源还钱,好像还真是的。

    缅国的历史也很悠久,据记载5000多年前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缅国位于中南半岛的西部,领土面积有67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我国的青省那么大;人口5300多万,和浙省差不多。

    从自然资源上来说,这个国家还是非常有优势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石油、天然气、钨、锡、铅、银、镍、锑、金、铁、铬等。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50%,拥有林地3412万公顷。盛产柚木、铁力木、藤、竹等,是世界柚木产量第一大国。缅国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海岸线长3200公里。

    徐亮随便转了几天,这里的饮食还能吃的习惯。常见的有米粉、炒饭,还有面条。以米饭为主,菜肴大多油多、带酸辣、味重。许多当地人吃饭,几乎不用筷子或勺子等餐具,全是放在盘子里用右手抓,这个习惯和印国人有点相像。缅国人也喜欢喝酒,不过当地的酒徐亮喝了两种,很不好喝。

    虽然经济很落后,但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寺庙。难怪被誉为“佛教之国”。缅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不过80%以上的人信仰佛教。据说,佛教传入缅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1000多年前,缅国人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

    正如李商隐诗中提到“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据说缅国的每一个男人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发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缅国全国到处佛塔林立。因此,缅国又被誉为“佛塔之国”。千姿百态、金碧辉煌的佛塔使缅国成为旅游胜地。

    缅国的女人虽然衣着大多都很简陋,但她们的容貌整体来看,还是非常秀丽的,看起来很舒服。这个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