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修道逍遥游_235 缅国风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5 缅国风情 (第2/2页)

家法律法规并不齐全,大部分地方,男人都是允许娶多名妻子的,只要你能养活得活。因为没有计划生育,又很穷,所以娶妻非常的便宜。这里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矩,没有离婚之说,只要你娶了女人,就得养活她一辈子。

    缅国人的文化也很有意思,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有名无姓的。比如刚才说的吴奈努,他并不是姓吴的。他的名字叫“奈怒”,吴只是个尊称,相当于“先生”的意思。吴是人们对男性表示尊称的冠词,对年长者、上级或有一定地位的人都称吴,意思就是“叔叔、伯伯、先生”。

    而青少年男子的名字前,一般会加个“貌”,意思是“年轻人、老弟”;对平辈或者青年男性,名字前加“郭”,意为“大哥、兄弟”。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称呼会出现变化。

    而缅国女性称呼前面“玛”和“杜”的最多。年轻女子一般的名字前加个玛字,而长者或有地位的则加个杜字。按我们的说法,玛的意思就是姑娘、姐妹,而杜则是姑姑、阿姨、婶子、女士的意思。

    在缅国总共逛了4天,徐亮的整体感觉是,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在这里长期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在最重要的三方面都感觉还不错。自然环境、饮食、女人。可别小看这几点,在古代,战士囤边最大的困难就在这三方面。

    在心里再次检验了自己的决策后,徐亮迅速的撤回了国内。因为外部的风波还没完全解决,徐亮不想让外人知道他还在世的消息,免得那些求医者sao扰。所以,这个春节,他一个人在海城过的。杨琴回江城和宝宝及洪父洪母一起过年了,年后,她会带着洪父洪母及宝宝也都搬迁到海城来的。

    说是一个人过年,也不完全是。张秋在海城的,另外在他的隔壁,还有三位家人在的。丁丁听说李哥也在海城过年,很热情的拉他到自己家里去吃饭,老爸也是这个意思。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李新亮已经很自然的融入了这个家庭。

    只是称呼很奇怪,他叫熊娟为熊姐,而儿子称呼他为李哥。不过也没啥,就一个称呼而已。徐亮和老爸一起搞了一个晋省传统的菜肴,还和他们一起包了饺子。陪老爸好好喝了两场酒。在这个陌生的海城,他们又没其他亲友,只能自己在一起热闹一下了。

    张秋是孤儿,没地方可去。所以没和丁丁在一起的时间,徐亮和她天天都泡在一起。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一起过年,张秋非常的高兴,尤其是两人抱在一起窝在床上看晚会的时候。她不止一次感慨,这种平平淡淡简单的小日子真好!这让徐亮有些心疼,这两年张秋一直帮他忙前忙后,自己的生活也没空去规划。再过两年,如果张秋没啥特别想法,那就让她生个孩子吧。有了孩子,她就不会再孤单了。

    清闲的日子也没享受几天。正月初八,徐亮又去了京城。在柳家悄悄住了两天,陪了一下柳絮和如玉。回到京城的当天晚上,他悄悄潜入郝家,去给郝父郝母拜了个年。母子连心,或许是女人超强的直觉吧,郝母对他一直都和亲生儿子一样的。一看到他,郝母就抱着他哭个不停。徐亮费了好大的劲才安慰好了老人,说他没事,只要对外保密,他以后还会经常回来看mama的。

    第二天晚上,他费了好多周折,花了40多分钟,潜入了玉泉山赵老的住处。这也是他经过仔细考虑而安排的一次行动。主要目的是出于对赵老的感情,这个老人他是一直很尊重很喜欢的,也是他接触的第一位高层首长,虽然现在赵老对他也没啥用了,不过从心底他有点舍不得他离世。算着时间,赵老的身体也支撑不了多久了,他得去帮赵老再理疗一下身体,也算是作为对赵家最近配合的回报吧。

    另一方面,这也是再次给赵老二展示一下力量,不管什么地方,哪怕是戒备森严的玉泉山,他都可以自由进入的。如果赵家下次再背信弃义,那就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看到徐亮,赵老古井不波的脸上明显露出了惊诧。老人活了快一百岁了,多少次的死里逃生,多少次凶险的政*治风波,这一辈子经历的大事太多了,但徐亮一直都让他很有些看不透,每一次见面仿佛都不一样。实际上,对这个后辈,赵老一直非常的,赵老二上次的行动是瞒着老人偷偷做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