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临万界_军制(将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军制(将职) (第1/2页)

    伍长(“伍长”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古代军制,五人为伍,伍设伍长,伍也是古代军队中最低层的军官。)

    什长(五人为一伍长,二十人为什长,低级军官)

    都伯(三国魏军事职官名。约相当于百夫长。“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百人将(暂时查不到,不过是汉朝军制中的.)

    牙门将(令千人,为千夫长,长牙门将是次于有杂号将军的五品将,高于无名号的偏将。)

    军司马(官名。《周礼·夏官》谓周大司马属官有军司马下大夫,而未言其职。汉有军司马,为大将军属官。大将军营(即大将军直属部队)分五部,每部校尉一人,秩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秩比千石。不置校尉之部,单设军司马一人。其余将军领兵征伐时,所属也有司马等官领兵。北周依《周礼》置六官,其夏官大司马的属官有军司马中大夫、军司马上士、军司马中士、军司马旅下士。军司马中大夫约当于兵部郎中。)

    都尉(骑都尉)(西汉后,用都尉为官号的范围,由广转狭,除武职外,惟以宗室外戚与勋官为限。只在用兵归暂置。又省关都尉,仅保留边郡都尉与属国都尉,兼理民政。)

    校尉(校尉始置于秦朝,为中级军官。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其中,中垒本为中尉的属官,武帝时从中尉下分出而升为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专掌位于长安西南郊上林苑的苑门屯兵;长水校尉掌长安西北郊的宣曲胡骑;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八校尉统领的军队是从地方或少数民族中选募来的常备兵。八校皆属精劲之旅,而胡骑、越骑尤为重要。西汉时统领者多为皇帝的亲信

    东汉时将中垒校尉省去,又将胡骑并入长水,虎贲并入射声,只剩下五校尉。史书中常见的“五营”、“五校”,即指五校尉所属的军队。两汉时的诸校尉都以戍卫京师为主要职责,东汉时五校尉多由宗室担任,兼任宿卫宫廷的任务。到汉末灵帝曾经特设西园八校尉,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但此时随着军权分散各地诸侯并起,校尉的名号开始多见,如骁骑校尉(曹cao)、折冲校尉(袁术、孙策、夏侯惇)、鹰扬校尉(曹洪)等,而地位则居于越来越多的各中郎将之下。

    中郎将(官名。秦置中郎,至西汉分五官、左、右三中郎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属光禄勋。平帝时又置虎贲中郎将,统虎贲郎,位比二千石。后又置羽林中郎将,统羽林军,与虎贲中郎将同级,品秩比二千石,低于诸将军和校尉。

    东汉以后,中郎将的名号被各割据势力广泛加于武官,不再限于禁卫统领等职,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使匈奴中郎将、北中郎将等。魏晋南北朝时,各中郎将中比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等。又建安中,曹cao魏王嗣子曹丕就领五官中郎将,为丞相的副职。此后出现的东南西北等中郎将,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认为高于杂号将军。)

    裨将军(最低一级将军名号。通常都由校尉或都尉升迁,裨将军通常都有权参与军中帐议,是在军事行动中辅助军中统帅的重要幕僚,三国均置。)

    偏将军(偏将军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历史上最著名的偏将军呢是应该是赵云。)

    征东将军(征东将军:重号将军,四征将军之一。资深者,加为“征东大将军”。

    曹魏时,官位低于三公,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征南将军:四征将军之一,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诸征将军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的地位与偏裨杂号将军相同。汉光武帝时,岑彭曾担任征南将军。东汉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