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浅析刘备与关羽(二) (第1/2页)
接着中午的,继续谈关羽与荆州之失 ———————————————————————————————— 按照《隆中对》,当时刘备是夺取益州,关羽则是安定荆州。但是,事态的发展完全相反,刘备虽然据有益州,关羽却打乱了诸葛亮的策划,丢失荆州。“跨有荆益”本来是《隆中对》策划中的第一步,这一步还未走完就破灭了,此后蜀汉不可能得到发展,承担这个责任的主要是关羽。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说:“先是,(孙)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裴松之注引《典略》说:"(关)羽围樊,(孙)权遣使求助之,救使莫速进,又遣主薄先致命于羽。羽愤其淹迟,又自已得于禁等,乃骂曰:‘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之,许以自往。”《典略》的记载颇为费解,裴松之注说:“臣松之以为荆、吴虽外睦,而内相猜防,……(关)羽不求助于(孙)权,权必不语羽当往也。”因此,这里应该存在一个校勘上的问题。如果将“权遣使求助之”的“权”字乙在“求”下,成为“遣使求权助之”,即当关羽围攻樊城之际,遣使向孙权求助,孙权表面上派出军队,却暗中命令“莫速进”,仅由上簿“先致命于羽”,因而关羽才“忿其淹迟”,也才有此后孙权“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这类语言。问题的重要还不在这里,重要的是关羽的责骂之词:“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所谓“貉子”,这是中原人轻视江东人的侮辱性的语言。《魏书僭晋司马叡传》说:“中原冠带呼江东之人皆为‘貉子’,若狐格类云。”即是说,在中原人士的眼里,江东人是不齿于人类的。《世说新语惑溺》也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孙权的后代孙秀降晋之后,取中原人为妻、其妻曾骂孙秀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复入”。说明这种侮辱性的语言,即使在夫妻之间也可以引起“不平”(愤慨不满)。关羽不但辱骂孙权为“貉子”,还露骨表示,对曹cao的战争胜利之后,将移师灭吴,完全将《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的策划置诸脑后,可见关羽的最后失败、丢失荆州是必然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说:"(建安二十四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曹cao)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邦、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尽管这是《蜀志》的夸大之词,但无疑这次进攻曹cao的战争是关羽挑起的。按照《隆中对》的策划,首先必须等待有利时机,即曹cao之死和内部混乱,其次则必须荆州之军指向宛、洛,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实行两面夹击,方有可能击败曹军。关羽这次从荆州进攻,有利时机并未到来,因为曹cao仍然健在,亦非两面夹击,益州并未出军秦川,很可能这是一次关羽背着诸葛亮的军事行动。 《三国志魏志于禁传》说:“建安二十四年,太祖(曹cao)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唯庞德不屈节而死。”同书《徐晃传》“(曹cao)复遣(徐)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溢,于禁等没。(关)羽围仁于樊,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十分明显,曹仁被围于樊城,于禁投降关羽,庞德被俘而死,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霖雨,汉水溢”,曹军又缺乏水军,而关羽却可以“乘大船攻禁等”,说明这是老天爷帮了关羽的大忙,并非关羽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当时曹cao的谋士蒋济和司马懿就说过:“于禁等为水所没,非攻战之失。”(《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尽管老天爷帮忙,关羽仍一直没有攻下樊城,说明所谓“威震华夏”,完全是出于刘备方面的虚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正如蒋济、司马懿所说,“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同上)。孙权念念不忘荆州,认为荆州属于吴,是刘备“借”去的。只是由于吴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