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677章 梦回二十二 译 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7章 梦回二十二 译 八 (第2/3页)

“大关键处”!(XX注:估计就算宝钗,也会被脂爷们恶心死!(外人注:这绝对是肯定的!))

    这个与宝钗看,曹雪芹没有交待是谁要给宝钗看,恐怕非黛玉之意,而更多是湘云之意,而黛玉自然也跟了来,

    因此,此处,曹雪芹只不过在这里进行了“不必要详细”的处理,

    ““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几句其实已经将之前的“言证”完全“宝玉化”,

    即之前的“言证”,曹雪芹是有大意思在内的,撇开宝玉的此《寄生草》和宝玉这件事不谈,那首“言证”确实是具备极深境界的,

    所谓佛家有“信解行证”,先信再解再行,最后达到证的最高境界,

    但曹雪芹的“言证”却并非只是让众人去信佛,只要是任何想信的,包括情感、理想、思想、制度等,都可“信解行证”,

    以及最终由“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达到“证”的阶段和境界!

    再来看看这首《寄生草》,甚至已经十分“儿化”:

    其一,将“你我他她”全部“打散”,于是,“你我他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这样才有任我来去毫无阻碍,

    其二,本来就一片迷茫,还要去什么悲愁喜,本来就一片纷乱,还要在乎什么亲疏密,

    其三,之前为了黛玉忙这忙那却为了什么,现在这个结果,回头想来真无趣!

    这个《寄生草》在此处是有些“儿化”,但千万不能小看了它,因为,在八十回后,当宝玉真的处于这种“茫茫”、“纷纷”的境况时,这首寄生草的意思便成为一个强大的引导!引导宝玉走向彻悟!

    ““【庚辰双行夹批:看此一曲,试思作者当日发愿不作此书,却立意要作传奇,则又不知有如何词曲矣。】”,脂爷们又在不懂装懂地胡扯,

    ““看毕,又看那偈语,又笑道:"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方是大悟彻语录,非宝卿不能谈此也。】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说着,便撕了个粉碎,递与丫头们说:"快烧了罢。"”,宝钗这口气倒好象袭人!

    袭人一对丫环们说宝玉,就是“我们我们”,

    这里宝钗竟然将宝玉对黛玉的情感,揽成了自己的不是!

    宝钗是不是“无意”中甚至“本能”中,在淡化甚至消除这件事中的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无比真实的深情并“无意”甚至是“有意”将宝玉和自己“拉”上关系呢?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黛玉却如同宝玉一样,宝玉根本听不出袭人之前那些说宝钗好的话的意思,黛玉这里也当然听不出宝钗如此“揽事”的意思,

    而黛玉能让宝玉“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足见黛玉对宝玉以及对宝玉写的这些或极深或浅的悟透,远比脂爷们那大夸宝钗的“大关键处”要强得多了!

    因为,对这些的“悟”却真的只有又真又灵的象宝玉和黛玉这样的人才能达到的,而黛玉显然比宝玉要强不少,

    ““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大和尚来答此机锋,想亦不能答也。非颦儿,第二人无此灵心慧性也。】”,这是参禅之语,即黛玉如此“禅问”,宝玉就要相应地“禅答”,才算是宝玉有“悟”,(XX注:怎么答?(外人注:比如说,宝玉可答:我并非宝,我也非玉,名为宝玉,实为俗人也(大白纸注:哈哈,还不错,蛮符合宝玉悟的程度的(XX注:如果要更深呢?(大白纸注:象:世上本无宝,世上本无玉,我只看见至贱的石头,我只看见至轻的灰尘(XX注:我知道最深的是什么,就是:世上本无一物,何来宝,何来玉(外人注:哈哈,XX“悟”了!(XX注:…))))))

    而脂爷在那鬼叫鬼跳地什么“拍案叫绝”,将不懂装懂继续如跳大神一般“尽情”发挥!

    ““宝玉竟不能答。”,显然宝玉写那些的出发点绝非“禅”和“悟”,

    ““三人拍手笑道:"这样钝愚,还参禅呢。"”,可见宝玉当时不知这三人来干嘛的痴傻模样(外人注:哈哈),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据我看,还未尽善。我再续两句在后。"因念云:"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原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在这里,而不是有的版本加在前面,惭愧惭愧,这里改过,(外人注:哈哈,感觉你这时和此时的宝玉有些象!(XX注:妙哉妙哉)),

    但黛玉加的这个尾巴却恰好合之前所说,即黛玉认为,宝玉远未达到之前“言证”的程度,宝玉此时的“境界”也不过就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外人注:完美圆回!(大白纸注:嘿嘿))

    ““【庚辰双行夹批:拍案叫绝!此又深一层也。亦如谚云:"去年贫,只立锥;今年贫,锥也无。"其理一也。】””,黛玉的“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