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术士_徐州 兴平元年(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徐州 兴平元年(上) (第2/2页)

作歹惯了。那么,会不会是陶谦指示的呢?我看,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尽管陶谦和曹cao是敌对势力,可陶谦并没有直接向曹cao开战,而且当时公孙瓒的势力大减,对于陶谦来说,要想保命(他当然不可能是曹cao的对手)应该和曹cao暂时保持不战的外交关系,所以,对于曹嵩被杀,陶谦没有直接责任,不过,间接责任他是要负担的,不是他平日的姑息养jianian,那些丹阳兵哪里会那么张狂!对于那么有背景的曹嵩(打狗也要看主人呢!)他们也敢杀人抢劫,对于那些立身远不如曹嵩的当地豪族来说,他们还会顾忌什么呢?总之,陶谦在徐州的统治基本上属于丹阳外来阶层专制当地豪族的状况,这个时候,离兴平元年的到来还有三个月的时候,积累着重重内部矛盾的徐州迎来了汉末又一批入侵者——曹cao,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来了。

    初平四年六月,在下邳,豪族阙宣造反(这条史料并见于三国志纪传、后汉书纪传,应该说这是事实),徐州牧陶谦非但没有出兵平乱(下邳属徐州,是老陶的分内之事),反而与他“合从”,到后来耍阴谋,杀了阙宣,“并其众”。陶谦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兵么?阙宣造反时,手下不过数千人,玩三9的都知道,数千人的兵力是什么概念,但是,这数千人在当时,至少对陶谦来说是有一定的诱惑力的。刘备从青州赶来救援陶谦时,也不过带了数千人马,后来,老陶把刘备从公孙瓒手里“买断”,也就用了四千丹阳兵。值得一提的是,韦昭的吴书记载了一件颇有争议的事情。就在曹cao出兵徐州前,汉帝曾向陶谦发出罢兵诏文,被陶谦很有礼貌地拒绝了。现在,先假定诏文事件确有其事:韦昭认为诏文是在曹cao的授意下作成的,原因是老曹“畏其强”,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早在1500多年前就被裴先生给否定掉了,理由当然更充分——当时汉帝在长安凉州军阀手中,曹cao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看来,韦哥是搞糊涂了;既然裴先生把他记在了三国志注里面,说明老裴对这件事也是难以确定的;老陈没记,可能是王沈本来就没记吧(陈寿的三国志,是简略出了名的,而且参考的史料也很有限,看看他的原著蜀书吧);现在说说我的看法——首先,诏文事件我是很怀疑它的真实性的(吴书中有多处对曹cao进行过恶意诽谤),如果它是真的,那么,很可能是这样,朝廷让陶谦解除武装是因为陶谦和叛逆阙宣同流合污(不过,我还是怀疑诏文事件的真实性,陶谦的部分回文居然和建安十五年曹cao的十二月己亥令有几分神似!?)。当然,从最后陶谦杀了阙宣来看,不管当初他俩的关系究竟如何,在此之后,陶谦在舆论上仍然可以做一个大忠臣……

    按照武帝纪的说法,初平四年秋天兖徐的战事还是陶谦引起的,是陶谦先攻入了兖州的泰山南部,并且对任城进行了抢劫。对于新官上任、又逢刚胜袁术士气大盛的曹cao来说当然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立即予以还击。和与袁术的反侵略战不同,这次,曹cao把侵略者赶出兖州后并没有回师,可能父仇,也可能是垂涎于徐州,不过更可能是袁绍的战略需要,曹cao进入了徐州,成了侵略军(我想谈谈我的看法,上个星期,我认为曹cao之所以进攻徐州,徐州的富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我认为,曹cao进攻徐州首先是配合袁绍的战略需要——进攻徐州后,作为盟友,公孙瓒的青州军也参加了保卫徐州的战斗,袁绍在河北的形势变得非常宽松,以至于可以妥善地处理冀州的内部矛盾{界桥的大英雄麴义就是在此期间被清洗的},其次是报杀父之仇,至于徐州本身的诱惑几乎谈不上,否则曹cao是不会采用屠城的)。

    曹cao在徐州几乎没有碰到什么硬仗,很快就把陶谦逼进了徐州城——东海郡的郯城。这一年的年底,公孙瓒的援军到了,第二年(兴平元年)春天,曹cao撤兵,不过,个人以为,这是因为兵粮用尽——到了夏天,曹cao因为粮食问题在一生中最危急的关头竟然“罢吏兵新募者”,可见军粮在当时的重要性了。

    兴平元年夏天,不过隔了个把月,曹cao在整顿军备后再一次攻入了徐州,这次,军势比上次更猛,杀人也杀的更多,据说“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还把徐州的取虑、雎陵、夏丘等五座城池夷为平地(不过,后汉书的记载好像也太夸张了些),陶谦自知不免,“欲走归丹阳”。

    这次,为什么公孙瓒不再派人来帮了?其实,这时,陶谦和公孙瓒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全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刘备,随着刘备的到来,徐州的局势要开始真正动荡起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