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仕途_第二百九十四章 翰林学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四章 翰林学士 (第2/2页)

眼珠一突,脑子有点混乱,她是什么意思,要留在海州继续上大学不成?

    他忍不住要抚额头,大是伤脑筋,这丫头就是多事。

    果然。沈母大为不悦:“莲儿,你什么意思?”

    “我”我”沈莲儿急得满脸通红。焦急地看向沈欢。

    沈欢这次学足了上次郭造的模样,紧盯自己的脚趾头,目不斜视,镇定的功夫有如老僧入禅,泰山崩于前都不为色动。

    沈莲儿见状气得直跺脚,鼓起勇气,转而向沈母说道:“娘,我要留在海州大学继续学习!

    “不行!”沈母立刻反对,满脸阴沉,“全家都回京,你一个女儿家孤身一人留在这里,这怎么成?再说了,你这些年学的东西还不多么,一个女儿家不多学点女红反而学什么读书,要做什么?你以为自己也能做大学士不成?都快成野丫头了!”

    “娘”沈莲儿哀求不已。

    沈母不为所动。

    “大哥”沈莲儿又把可怜哀求的目光转向沈欢。

    沈欢受不了那焦灼的眼神,由老僧跳出墙来,咳了一下:“这个嘛”很难!你一个女孩子,不大方便!”

    沈莲儿反驳说道:“有什么不方便的!海州大学也招了不少商贾官员的女眷做学生,独立一咋,院子小我住在里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嘛,沈欢搓搓手小很为难。

    沈莲儿又道:“大哥你回去了,武华怎么办?他现在跟着欧阳老师学习。你也带他回去,还顾虑他的前程不?”

    “我”武华见提到自己,赶紧站起来,涨红着脸,哆嗦不已,“我酬我当然也跟着老师进京!”

    沈莲儿盯着沈欢。道:“大哥,你不能这样自私!回京之后。估计你会比现在还忙,哪有什么时间来教武华?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他留在海州跟着欧阳前辈学习呢!”

    自私?沈欢抬头,看见武华扭捏的神态。不由明了,对,做人不能太自私,武华留在海州大学比跟着他要有出息。

    沉吟片刻,沈欢说道:“武华。莲儿说得对,你留在海州大学学习,学有所成之后再进京找我。”

    “老师武华大急,“我进京服侍你。”

    沈欢怒道:“我还没老到要人服侍的地步。听话,留在海州,算是帮我伺候欧阳公,他年纪大了,又对我有恩,你能代我尽点学生的本分,我会非常感激你的。”

    “老师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武华有点惶恐。

    沈母想到欧阳修那把年纪,也点头说道:“小华,你老师说得多,你帮着服侍欧阳老大人,又能跟着学到大学问,一举两得。就这么定了!”

    沈母发话,武华却是不敢反驳了。

    品次也道!”我吊然离开了海州,不讨有欧阳父子在,心子瞻、范介古。在这里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也不怕你会吃亏

    “哦武华只能沮丧点头。

    沈莲儿成功转移矛盾后,这会儿欢快拍手,道:“连武华都没人敢欺负,我作为你的meimei,还会有人敢欺负我?大哥,在海州我也能照顾自己。何况还有武华在,他敢不照顾我?你们应该没有理由不让我留在海州了吧?”

    沈欢摸摸鼻子,最后看向母亲。

    沈莲儿见状赶紧扑向母亲身边,撒娇说道:“娘,我已经长大了。你现在有熙成这个孙子,可以很开心过日子嘛。等我学成后再回家伺候你,行不?”

    沈母无奈摇头叹道:“女大不中留啊”小

    “多谢娘亲成全!”沈莲儿笑逐颜开,顺竿而上,一口堵实了母亲的话。

    沈母摸摸她的头发,满是忧色:“你要学会照顾自己。你大哥有出息了,你不能给他丢脸,知道不?”

    “娘亲放心,孩儿懂得。”沈莲沁表尽了一百个孝心。

    沈欢笑了笑,事情完满解决。不由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也希望meimei能留在海州大学,学什么还在其次,关键是给别人留下一个信号一他虽然走了,但肯留下meimei小说明他对海州大学依然重视。

    特别是女子学院,他留下meimei,更说明他要办下去的决心。不能让这个兴起的好兆头因为他的离开被抚杀掉。

    沈母看儿子不反对,也只是无奈点头同意,算是对儿子的支持。

    最绝的就是沈莲儿,揪出武华这个话题。让大家没有了反驳的理由。沈氏这家人,此时此刻表现得无比默契”

    沈欢看向坐在末尾一脸安静的蔡卞,不由问道:“元度,你呢。打算如何抉择?是留在海州大学还是跟我进京?。蔡卞一脸轻松地道:“老师说怎么做门生就怎么做。”

    沈欢大为满意这咋。回答,说白了就是对蔡卞很满意。

    海贸事故发生后,沈欢为了保护他准备与他断绝刚刚认同的师生关系,蔡卞一力拒绝,回去后不怕惹火上身。频频对外宣传他已经拜沈知州为师。抛去师生大义的外衣,就算他抱着什么目的,单是这份魄力就足以让沈欢欣赏赞叹。

    这段日子沈欢也吩咐武华日夜观察蔡卞的行为,如果发现有打着他这个知州名头去做一些谋取私利之事,他会毫不犹豫把这个人逐出师门!

    好在到现在为止,蔡卞都表现得很安分。没有丝毫逾越。

    沈欢考虑了半晌,盯着蔡卞说道:“元度,你天资聪颖,几乎有过目不忘之能,经史子义烂熟于胸。你的前途应该是在仕途之上,海州大学如今所学颇杂,并不大适合你。还跟我入京吧,政治经济之道。我也能教你

    蔡卞喜道:“多谢老师栽培,门生回去也收拾一番,拜别大学老师朋友后就随老师进京

    沈欢笑着点头。

    ,,

    七月十八。

    海州又开始忙碌,几乎整个官场都动员起来。

    把底下官员都召集在一起,沈欢宣读了官家的圣旨,自今日之后他就不再是海州的知州,将由通判范一农接任。

    范一农如愿接掌海州,先是向沈大学士道贺,接着与沈欢忙着交接工作,好在两人多年配合无间,加上范一农对海州事物也熟悉无比。只是换了咋,角色而已,上手异常之块。

    在他这里,沈欢更多是要吩咐海军之事,让范一农更多配合郭逡对海军的建设,告诉他这里才是天子最为看中的地方。

    范一农自是拍在胸脯保证绝不懈怠。因为他也知道自己与沈欢、司马光是同一条船上的非猛,大家必须开诚布公默契配合。

    七月十九。

    交代完范一农,则是苏轼这边了。海贸自不用说了,还耍继续发挥苏轼的作用。至于他们制定的全国海贸计划,因为沈欢没有顺利升为三司使,暂时只能搁浅。不过沈欢让苏轼放心,迟早有他发挥才能的时候。

    另外就是交代苏轼注意海军里头火药的制造,让他严密督管,说白了就是监督郭逸,作为武将,沈欢可以放心让他练海军,因为他并不能真正威胁到京城。但是有了火药就大大不同,大量制造的话他凭着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在陆地上所向无敌。

    让苏轼监管火药的数目与去向,不过是为了防范罢了。毕竟郭逸一旦出事。沈欢作为海军建立的倡议者,几乎要与之同罪!

    为了保护郭遣,也为了保护自己,沈欢不能免俗地与宋朝大多文臣一样对武将起了提防之心。

    下午开始到晚上,沈欢参与各种宴会,与欧阳修、欧阳发等人话别。

    ”

    七月二十。

    一大早,天子起驾,摆道回京。

    沈欢随同于后,往开封而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