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节尽孝 (第1/2页)
东瑗觉得盛修颐说的很对。//无弹窗更新快// 她亦暗叹他看问题的透彻。 只是这些事,难道盛昌侯不知道吗? 东瑗觉得自己是无奈于内宅。倘若她在朝廷行走,亦是能看的出来的,难道盛昌侯看不出来吗? “既这样,爹爹为何还要生气?”东瑗问盛修颐,“爹爹难道看不出东|宫旁落,并不是因为你一句话吗?” 盛修颐沉默片刻,缓缓叹了口气,道:“我猜他是知道的,他心里比我更加清楚……” 缓缓停顿,盛修颐才继续道:“只是他不甘心而已。” 一句不甘心,终于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盛昌侯何尝不知?他在装傻充愣罢了。 “一朝天一朝臣。像爹爹这样,两朝为官,先皇是很器重爹爹的,而元昌帝对爹爹从前是惧怕与依赖,现在更多的是戒备,早无先帝当年的信任。等以后嗣皇登基,谁能想到盛家的未来?”盛修颐轻声道,“阿瑗,一样东西,你尝到了它的美好,就不愿失去,甚至为之患得患失。权利便是这样的东西……有几人能像薛老侯爷那般通透豁达?” 他是说,盛昌侯很害怕失去现在的高位重权。 只有这样,盛昌侯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 权利的确很诱人,特别是在这个人治的社会。 盛修颐从前对镇显侯薛老侯爷并不算推崇。他印象中的三朝元老。不过是会打太极,左右逢源罢了。自从和薛家结亲,几次相处下来,盛修颐就开始觉得,镇显侯爷历经三朝不倒,靠得不是运气、不是狡猾,而是识时务、敢取舍! 面对权力,盛昌侯就不及镇显侯爷豁达。 盛修颐是很敬佩薛老侯爷。 “你不担心吗?”东瑗问盛修颐,“你不担心盛家从朝廷里落寞吗?” 盛修颐笑起来:“伴君如伴虎。急流勇退谓之知机。不在高位,不谋朝堂。过得自由自在,难道不好吗?” 东瑗笑笑不说话。 元昌帝遇刺之事,不敢对外宣称,只说是偶遇风寒,才卧床不起。 掌院太医嘱咐元昌帝,半个月不要下床,两个月内不要担心朝政,否则身不能恢复,以后想要弥补就更加难上加难。 三爷盛修沐依旧每日当值。而盛昌侯则不需要上朝。 可他依旧每日繁忙。 因为陛下病着,太之位尚未宣告天下。禁|宫两位娘娘也斗得厉害。 这些事,身处内宅不关心朝政的盛夫人也有些耳闻。因为对方是薛家和薛贵妃娘娘,她虽然很想和东瑗说说,却又觉得不合时宜,只得忍住不提。 朝中大事,不管担心不担心,东瑗和盛夫人都插不上手。 而表姑娘秦奕的婚事,终于定了下来。 四月二十,便是东瑗当初出阁的日。秦尉侯府派盛家五姑奶奶盛文柔下了小定之礼,商议今年八月初一迎娶秦奕过门。 盛夫人同意了。 秦尉侯府送过来的聘礼,价值五千两银左右。 盛夫人不贪这些东西,得到盛昌侯的允许后,决定替秦奕置办八千两银的嫁妆。 盛家从来都是娶媳妇,没有嫁过女儿,两位小姐都是直接进宫去了。 盛夫人和康mama讨论一番后,决定比照二奶奶葛氏当年的嫁妆置办秦奕的。 因为东瑗是御封的郡主。她的嫁妆虽然只有八十八抬,却远比旁人一百二十抬丰厚,更别提薛老夫人给东瑗私下里添置的,不在礼单上的东西。 秦奕出嫁,自然不好比照郡主的嫁妆。 盛家亦不会拿出这么多钱嫁她。 商定之后,康mama吩咐外院的管事去采办。 到了五月初,秦奕的嫁妆算是办齐整了。 而元昌帝的身体也恢复了些许。已经可以上朝。他上朝第一件事,就是商议立储。 文武百官并不是全部偏向二皇。因为盛昌侯的缘故,三皇的呼声也很高。 攻击二皇的。几乎都是说他怯懦胆小;他的母亲薛贵妃娘娘只有一个皇,不及盛贵妃娘娘有二,福禄齐全。 攻击三皇的,莫过于说他外戚权势过大,将来只怕会大权旁落,朝中又是一番风波。 没过几日,就听说薛贵妃娘娘跟陛下哭诉,说她夜夜有梦,上仙对她说,需广积慈爱,方可天佑我朝。 皇帝听后很感动,就把那个宫外带进来的四皇过继到薛贵妃娘娘名下。 这样,薛贵妃娘娘亦有二。 盛昌侯气得吐血。 盛修颐亦明白当初为何元昌帝那么痛快认下了兴平王送给他的四皇。他估计那一刻就想好了用四皇来对付盛家。 他好不容易借酒装疯,把自己对薛东瑗的念头告诉盛氏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