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炮灰生涯_167君前奏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7君前奏对 (第2/3页)

“圣上,圣上,微臣这么做也是为了控制粮价、保证百姓们的生活安定、维护朝廷的利益啊。求圣上网开一面。”

    皇帝气笑了:“为了控制粮价?为了保证百姓们的生活安定?为了维护朝廷的利益?你当朕是傻子啊?你这样做,还不是为了自己的腰包?如果你真的是为了朝廷,为什么账本上不见进益。反而多了许多亏空出来?你当真以为朕不知道你的那个妾的身价么?”

    一提身价,在场的人几乎都反应过来了。原来对这位京兆尹还有些同情的林黛玉在短暂的迷茫之后,也反应过来了。

    林黛玉生于闺阁长于闺阁。对外面的事情的确不甚了了,但是物以稀为贵和谷贱伤农这两句她还是知道的。

    每年的夏粮收割之前,正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不但是地里的麦子没有收割上来,就是山林里也没有多少可以饱腹的东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粮价也是一年里头的最高的时候。

    这位京兆尹在此时把官仓里的粮食卖出去,保证了市场上有足够的粮食。而市面上的粮食多了,这价格自然也跟着走低,百姓们自然能够能够花比往年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粮食。

    这个道理。连林黛玉这样的小女孩都知道,更不要说上面的诸位大人了。

    但是国家需要的是稳定、是万无一失。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也要小心再小心。千里之堤溃于蚁xue。防微杜渐比什么都重要。这跟林黛玉之前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皇帝不耐烦听眼前这个废话,挥挥手,就让下面的侍卫把荣诚给拖下去了。

    等侍卫们清场之后,才见左相道:“陛下,这荣诚虽然糊涂,但是他说的也是一个事实,朝廷每年在这粮食上面损耗的的确不是一个小数。眼看着官仓里的粮食就那样白白地浪费掉实在是可惜。这些粮食可是百姓们的血汗呢。”

    “那么,丞相有何高见?”

    “圣上,微臣哪里有和高见?不过是觉得如果有人能够为朝廷承担这样的风险就好了。在夏粮收割之前,接手这批有问题的粮食,如果没有灾荒,那么等夏粮手上来以后,朝廷就可以将库里原来的陈粮给清理出去。如果发生了灾荒,那么可以以较少的代价,赎回这批粮食。”

    右相笑道:“大人这个想法有些想当然呢。天底下谁愿意吃这样的亏呢?”

    左相转脸对林家姐妹道:“此事,你们怎么看?”

    堂堂一国宰相居然会问自己这个,林黛玉和林招娣都觉得很奇怪。姐妹二人对视一眼,便由林黛玉先开口道:“晚辈虽然年幼,但是依旧觉得相爷的话有几个不合常理之处。”

    “哦,说来听听。”左相居然很好脾气。

    林黛玉努力抓住脑子里面闪过的那些灵光,然后将它们编织成词句:“在夏粮收割之前,将粮食抛售出去,本来就是为了平抑粮价。也就是说,这些粮食是为了保证百姓们的口粮的。如果接手这些粮食的乃是大商人,那么这些大商人们囤积居奇又该如何?就是朝廷跟他们有了约定,也不能妨碍他们经营管理自己的财产。如果接手这些粮食的是百姓之家,这灾荒之年的,又如何赎回这些粮食呢?”

    “也就是说,如果是大商人的话,就必须足够可靠么?”

    如果说可靠的大商人,皇帝手里倒是有不少。就比方说那些皇商,皇帝很确定这些皇商们有足够的财力做到这些。

    倒是贾赦,虽然给人的印象有些糊涂,这话说得可不糊涂:“可是天底下的粮仓可不少,又有多少人能够吃得下?如果是分给不同的人,那么又怎么保证每一个人都足够可靠?朝廷每年损耗的粮食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又有谁亏损得起?”

    贾赦的声音也不算低,该听到的人大多数都已经听到了。

    在以左相为首的这些官吏们的心中,无jianian不商,加上自古以来读书人对商人的鄙夷,使得官场上的人对那些商户们既依赖。又鄙视。可以说,每年被那些官吏们榨干的商人们都不是小数。能够活下来的,大多数真的都是些jianian商。真正的儒商不但凤毛麟角不说,还都不在高位。

    因为政治力量的介入,商场也不在是单纯的商场了。

    左相看了看贾赦,道:“林家丫头。你认为有人会愿意接手么?”

    林黛玉不知怎么的,据想到了薛宝钗的薛家,脱口而出,道:“会有人愿意接受的。”

    “哦,你说说看。”

    林黛玉道:“相爷。晚辈只知道有人会接受,但是他们为什么会愿意接受,这个晚辈就不知道了。”

    “呃。”左相不觉失笑,道:“是了,是我糊涂了。不过,你认为会接受的人家是谁家呢?”

    林黛玉道:“晚辈只知道金陵薛家十有**会接受的。”

    “金陵薛家?”左相一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在贾赦的提醒下,他才想起了这这么个人家来。左相摇摇头,道:“虽然这薛家号称家有百万之富,但是以他们家的实力。只怕还真的接手不下呢。”

    要接手这样的事情的人家天底下又能够几个?就是贾赦这样的宅男也知道,要接手这些陈粮的人家至少要有数千万的家资。这样的人家,天底下还真的没有几个。

    左相道:“林家大丫头。你为何沉默不语呢?听说你极善经营,你对此事有和见解?”

    在边上装死的林招娣只得出列。

    跟左相这些读书人出身的官员们不同,林招娣对商人们没有多少偏见。但是她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在当下有多么的惊世骇俗。虽然当家皇帝以宽容著称,大臣们也多学古人,在御前也多有放肆,但是这只适合那一小圈子。相对的,无论是皇帝还是诸位大臣对商人的歧视比前朝严重多了。

    所以,她只能什么都不说,怕自己一朝失言,犯了忌讳,害了自己的家人。怎奈如今她还是被点名了。

    林招娣和林黛玉都知道红苕的好处,但是她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