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7第107章 (第3/6页)
朵朵巨大的菊花。照得下面的湖面亮如白昼。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之声。 “如果填入铅弹,威力就和上次殿下试验的西瑤大炮一样。”董鹏枭道,“臣和工部的工匠研究过,只要稍稍改变炮筒的长度和粗细,便可提高射程和杀伤力。说不定能一炮就轰到大青河对岸去。” “果真?”竣熙不知他是夸大其辞,喜道,“如果大青河边境每一个堡垒都配上这样的火炮,樾寇定然不敢再来侵犯。不知这火炮难不难铸造,要花多少功夫才能给大青河边境配备齐这样的神兵?” “一个月,给臣一个月就足够了!”董鹏枭拍着胸脯,“这火炮的铸造主要是需要重石。臣已在鄂川勘得重石矿。只要重石开采得够多够快,我国的铁矿多的是,冶铁铸炮简直就跟养鸡生蛋似的。一个月造出一百门来,绝对不在话下。” “这可真是大好消息!”哲霖道,“殿下当日见到西瑤送来的火炮,就想立即组建‘雷神营’炮兵,不过公孙先生和程大人害怕矿藏勘探困难,建立了作坊没有矿石冶炼,训练出来的炮手没有火炮用。如今既然勘得重石,就再无顾虑。正巧官雇法又要开始试点,可以雇佣民夫到矿山和铸炮厂帮忙,如此既可富民,又可强兵,实在一举两得!” 风雷社的人也激动了起来。高齐道:“原来只是打算在运粮的时候试点官雇,不过那需要受雇的百姓背井离乡,很少有人愿意。采矿和冶铁则可以只雇佣矿山和作坊附近的百姓,外地的若受雇,又可以在矿山和作坊附近落地生根……” “还可以用此法安置流民!”柳恒道,“每遇天灾,百姓出外逃荒,自己悲惨万状不提,还给别的郡县造成负担。如果朝廷开设矿场和冶铁厂的时候优先雇佣这些流民,还可以减少地方赈灾的开支呢!” “何止这样!”文渊道,“一个地方建立矿场和冶铁作坊,吸纳大量劳力,这些人要吃要喝要穿衣,到不愁温饱的时候,他们又要看戏,要喝酒……于是乎饭店酒馆戏园子各色商铺慢慢也就建立起来。有三、五年,就是一个新市镇,朝廷又可以多几万两税收啦!” “不愧是替户部打算盘的人。”大家笑道,“我们这里看到大炮,他哪里已经算到税银了。钻钱眼也是一门学问啊!” “要真能建立一个市镇就取名叫‘天冶’,把文大人派过去做巡抚。”竣熙道,“让他在那里化铁为银。我们就在凉城抄着两手准备数钱好了!” 此话一出,大家免不了又是一阵笑。倒是程亦风摇头道:“殿下如果只想着依赖铸炮致富,恐怕不是长远之计。矿石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有开采殆尽的一天,到时矿工们要如何安置?和樾国的战争也总有结束之时,那以后还需要继续铸造兵器和火炮吗?那冶铁作坊里的人要怎么办?” 众人都是一愣,一团欢喜被泼了冷水。不过竣熙却愈加高兴——终于吸引了程亦风的注意力,好歹跟他多聊几句,开解开解。于是,频频向风雷社诸人使眼色,叫他们继续顺着新法的话题聊下去。 董鹏枭不知道这些内情,正是怒不可遏——这书呆子,没了个女子就好像大家都欠他八百两银子似的,一副苦瓜脸;更可恨的是,自己不开心还要破坏别人的心情,非得让大家全跟他一起倒霉才好。他恨不得揪住程亦风的领口狠狠教训一番。 不过正着时候,忽听一人叫道:“啊呀,那是什么?难道着火了?” 大家循声看去,只见湖对岸的黑暗中升起一团红光,好像太阳要从那里升起一样,分外诡异。而他们正惊异的时候,那红光忽然变成了紫色,接着由紫变蓝,由蓝变绿,又由绿变黄,转眼的功夫,虹霓之色转了一圈。 “难道也有人在那边放烟花?”竣熙奇道,“不是说这里的村庄没有人住了吗?” “可不是没有人!”董鹏枭道,“臣昨夜住驻扎在这里等着殿下宣召,曾经到村子里转过一圈,连鬼影也不见。” 本意是澄清,但是“鬼”字出口,大家都觉得脊背一阵发凉——湖对面那彩色光芒兀自变幻不定,下面房舍的轮廓依稀可见,果然是一片断壁颓垣。不要是丧命于火灾的怨鬼吧?大家面面相觑。 “殿下,天晚了,这里阴气很重。不如还是早些回宫吧。”景康侯建议,“大过年的,不要带些不干净的东西会去才好。” “世上哪儿有妖怪!”董鹏枭将大刀一横,“我看是有人在这里装神弄鬼。殿下,容臣去看个究竟!”说着,也不等竣熙答应,自己已经朝湖对岸去了。 “殿下,”哲霖道,“董将军一人前去,万一遇到歹人恐难应对,不如臣也派几个高手过去。臣自己留下保护殿下,省得中了声东击西之计。” “也好。”竣熙点点头。哲霖就吩咐几个疾风堂的武林人士快步追上了董鹏枭。 他们沿着湖岸走,没一顿饭的功夫就已经来到了村庄的废墟。只见处处荒凉,显然是大火之后又经过数次雨雪,墙壁坍塌梁椽腐朽,已经无法修复,更加不要说住人了。 诡异光芒发出的地方是一处规制较大的庄园,从院墙来看,屋舍至少有三进,且曾经有花园临水。如今假山依旧,房屋却都毁坏了,连大门在哪里有难以分辨,更别提去找个匾额辩认此间的主人了。 董鹏枭不信鬼神,更加不能在哲霖的手下面前露怯,便率先越墙进入了庄园,大步朝异光的源头赶去。几个武林人士也不甘落后,施展轻功,三两个起落就到了跟前。 那儿不见一个人影,只有一堵残墙,光正从墙上发出——墙头有十数盏用硕大螺壳打磨的明瓦灯,里面不知烧的是什么油,噼啪作响,一时红一时绿。众人站得这样近,好像是走进了烟花之中似的,眼花缭乱,看不清周遭的环境。大家不由得绷紧全身肌rou,防备阴暗之处会突然跳出敌人来。 不过,没有偷袭。片刻,灯油燃尽,灯就一盏一盏熄灭,四围暗了下来,视野稍稍清净。大家环视左右,想看清到底来到了什么奇怪的地方。就不由更加吃惊了——只见他们身后的一堵墙上绿莹莹的显出好些字来。 “于……景……”一个疾风堂的人眯着眼睛辨认,“韩……钟……女……这写的是什么?” “文正……公……”另一个人也凑到了跟前,“于文正公适之景隆十一年五月十六日……这好像是人的生辰?又或者是死忌?这人是谁?是这里的主人?” 疾风堂的人自然不知。董鹏枭却晓得:“于适之,先真宗年崇文殿大学士,因为搞新法不成,后来自刎于家中。这天应该是他的死忌。” 大家没的打了个寒噤,再看旁边的字,见有一行写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