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妹_116第11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6第116章 (第2/6页)

生起义,到时无法收拾。樾军自顾且无暇,再要南下实在太勉强了。

    竣熙连上的阴云也稍稍散开:“照这么看,的确是没有我们当时想象得那么紧迫——不过,大青河防线骤然失去三位主帅,樾军看到这样的大好时机,难道不会动心?”

    “不是三位,是四位。”哲霖道,“据臣所知,司马元帅在冷将军等人辞职的次日也离开平崖告老还乡,只不过他老人家不愿招摇,所以轻车简从,没有惊动任何沿途的官员。”

    司马非走了?程亦风大惊——难怪老元帅一直没有回复他的信!哲霖是什么时候得知这一消息的?却故意隐瞒着,使得兵部无法及时的调整策略!是了,疾风堂悄悄地掌握了这么多关于樾国的消息,却一条也没有及时报告,到了今日才一股脑儿地抛了出来。想来他们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而兵部的鸽子站等传讯系统只是不停地传回没用的讯息而已。如果这只是他和哲霖的争斗,他已经输了。如果这是以哲霖为首的疾风堂向旧的作战、情报系统做出的挑战,那么,哲霖的优势已经表露无遗。倘若他没有私心,倘若他真的能够率领楚国上下富国强兵,就把兵部尚书的位子让给他又何妨?可是,他搞出这么多事来,如何让人放心?

    竣熙和在座旁人却是惊愕不已:“司马元帅也走了?那岂不是北方大门洞开?”

    “殿下放心。”哲霖道,“冷将军能够为了一己之私将国家安危抛到脑后,司马元帅岂是这样的人?他虽然因痛失爱子而无心领兵,但走之前已经布置好了北方的一切——北方各处正密切注意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只要发现樾军有半点图谋不轨的,平崖部队立刻渡河进攻石坪,而远平城部队则会进攻锁月——石坪城上次被崔抱月的民兵糟蹋得千疮百孔,守军也是新调去的,平崖部队如果倾巢而出,谅他们也守不住。锁月城历来据险以守驻军不多,以远平的兵力去攻打也不是难事——至于远平的士兵要如何过河,上次樾寇怎么过来的,我军也怎么过去。将这两个重镇拿下之后,就等于打开了通往樾国后方的大门。彼之南方七郡是富庶之地,我军也不需要继续攻城略地,只消将那里的农田摧毁,就足够樾寇头疼的了——那时候,他们还有心思从镇海、揽江之地侵略我国吗?再说那些城池,虽没有将领,依然有士兵,还也团练的民兵,樾寇要想打下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样的计划虽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应对樾军存的侥幸心理的突袭还是绰绰有余的。众人窃窃议论,紧绷着的心情都稍稍放松下来。

    “所以……”哲霖呈上最后一封文书,乃是一本奏章,“所以臣以为,如今边关固若金汤,冷将军失去了威胁殿下的筹码。他如此行,与其说是逼宫,不如说是自投罗网。其行为愚蠢可笑,但大逆不道,万不可姑息,应当明正典刑。”说到这里,瞥了程亦风一眼,仿佛是说:“你有异议吗?”而程亦风完全被他杀了个措手不及,哪里能反驳?

    “不错!”竣熙拍案道,“冷千山着实可恶,竟敢要挟朝廷,要是让他得逞,我堂堂监国太子颜面何存?幸而老天有眼,他此举天理难容,连樾寇都不助他,要将他推上死路——这就让刑部带人过去,将芙蓉庙一干人等拿下!”

    “殿下少安毋躁。”哲霖道,“其实程大人先前要力保冷将军,除了为边关安危着想之外,也是为怕引起举国sao乱。冷将军能够在短时间之内纠集大批党羽逼京,可见其势力庞大,程大人所虑非虚。如果这时候冒然去芙蓉庙抓人,恐怕把那里的人都逼急了。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何况是征战沙场的军官?殿下还是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才是。”

    “那么你的意思是?”竣熙低头看了看奏章,但洋洋洒洒数千言,一眼怎能看得过来?

    “臣在奏章中写了,”哲霖道,“冷将军此举,无非是想引起朝廷的恐慌,朝廷如果急于应付,难免会有错漏,就让他们一党钻了空子。如今殿下知道北方边疆坚不可破,自然不需惊慌,可以慢慢的想办法。他们原想咱们迅速地交涉,若咱们偏偏晾着他们,他们就自乱阵脚,恐怕内部分裂起来。所以臣以为,殿下不必派吏部、刑部的人前去,只消传话给他们,让他们交一份总名单来,说朝廷会逐一核对罪行,并量刑处罚,不怕他们不乱套!”说着,又看看程亦风:“程大人要拟定的反贪养廉新法,不知有没有眉目了?下官以为,只要对冷千山的党羽放出消息,说,此新法已经拟成,对于违纪情节较轻的官员可以宽大处理,而执迷不悟一错再错的就严惩不怠,如此冷千山内部必然分裂。”

    这可真是妙计!众大臣纷纷点头,且都望向程亦风:你的新法呢?

    符雅的信还没有看完,程亦风不敢妄言。“臣已有些眉目了。”他秉奏竣熙道,“总在……三日之内必呈送东宫。”

    “好吧。”竣熙皱皱眉头,似乎是嫌程亦风堂堂兵部尚书又身兼大学士,闹出了许多风波却连一件事情都没有做好。“就按袁大人说的办——王大人,谭大人,你们两个负责派人去叫冷千山提交个名单上来,然后量刑。这封折子我也不用看了,你们各部堂官现在参详一下,就照上面说的办。”说着,让太监把奏折递下去。

    吏部尚书王致和跟刑部尚书谭绍文垂首领了,恭恭敬敬退开一旁。大臣们多有当日陪程亦风长跪东宫的,然此时此刻只感到哲霖的势力已经绝非任何人可与之抗衡,刚才那番“轻者宽大、重者严惩”的话岂是说的冷千山一党?分明是在向整个朝廷发出警告:谁不依附袁哲霖,必然没有好下场。因此,今后该如何行事,大家心照。

    一场火烧眉毛的风波竟然这样轻易就平息了下去,竣熙心情自然大好,连动作也轻快起来,挥挥手:“大家都去忙吧,朝会时再见。”

    群臣因垂头恭送太子。程亦风还是站在队首的,只感觉自己在被压下去,再压下去,耳边仿佛还有哲霖的笑声——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包括符雅的新法,都要成为哲霖得势的工具了。又仿佛听到了叹息,似乎是符雅,似乎是公孙天成,似乎是臧天任,有似乎谁都不是。他忽然萌生了退意:本来就不适合混迹官场,何必勉强留下?倒不如离去,这一切,成也好,败也好,跟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不要青史留名,也不信死后还有什么天堂地狱——不怕孔圣人来质问他读了圣贤书何以不做当做之事。反正符雅也是不能回到凉城来的,倒不如跟她隐姓埋名,什么蓬莱国,什么婆罗门国,还有欧罗巴洲的藩国,哪里都好,去过自在安宁的日子去……

    正这样想着,忽然听到太监喝了一句:“外头什么人偷偷摸摸的?”

    众人一惊,回头看去,只见一个小太监正躲在东宫正殿的门口,经此一呵斥,不得不走了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