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7第147章 (第2/5页)
言道他在揽江驻守,密切监视着对岸樾军的动向,原来的郑国领土现已成为樾国东海三省,总兵罗满是玉旈云的部下,然而总督顾长风却是玉旈云的死敌。本以为此二人到了地方上会明争暗斗,你死我活。谁知他们竟然合作融洽,东海三省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冷千山由是感慨万分,愈发后悔当初只顾着拉帮结派,以致军队疏于cao练,在驻地也毫无贡献。如今他每日亲自督cao,同时也带领士兵屯田,希望来年驻军可以自给自足。 看到这里,程亦风不由大喜:倘若揽江驻军能够节省几十万石军粮,户部岂不就可以拿这军粮来赈灾了吗?当下提笔给冷千山复了一封信,问他屯田的收成保守估计起来究竟有多少,朝廷运送冬、春军粮时,是否可以少给揽江一些,以做赈灾之用。 写毕,他让人立即送去兵部鸽子站,传往揽江。 正打算回府去时,见东宫的太监将前几日送给竣熙的奏章都退了回来。程亦风便询问:“殿下批阅了么?” 太监摇摇头:“都看了,但是一份也没批。殿下说奏章里没一句是真话——所以才说要搞‘金匣子’呢!大人昨天不是才听殿下说过么?” 程亦风叹了一口气:“后来殿下又提过金匣子没?” “怎么没有?”太监道,“总是叨念,还亲自设计匣子。把银作局的人都召到东宫来了。又不知是那个宫女多嘴,说造好了匣子,可以先在东宫里做游戏,全当试试这告密的法子灵不灵。” “这要怎么试?”程亦风惊愕——莫不是要叫大家在宫里互相揭短告密?后宫本来就是多事的地方,岂能经得住这种折腾? 太监笑了笑,道:“大人别慌,只是做游戏而已。说是太子秘密赐一件东西给某个奴才,这个奴才要将东西藏起来。然后让全东宫的人来猜,是哪个奴才得了赏赐,这个东西又藏到哪里去了。人人都要把自己猜的答案放到金匣子里,由太子拆看。猜对有赏。” 原来如此!程亦风松了口气,暗想,若是竣熙在宫里试过,觉得此法不可行,或许就会打消将金匣子告密推行全国的念头。当下谢了太监,将奏章捧回里间来放好。 那最上面的一本,即是董鹏枭奏报的天冶城之近况。他所说的多是有关重石开采和兵器冶炼之事。天冶城重石矿藏丰富,但冶炼新兵器耗时费力,所以重石使用的速度大大低于开采的速度,如今已经建成了数座仓库,专门储存重石。董鹏枭提议,扩大兵器作坊的规模,否则不知到何时,才能将楚国全军的兵器都更新成含有重石的利器。 原本此事并不着急,国之根本在于民生,在于稼穑,倘发动大批劳力去铸造兵器,以致农田荒芜,岂不本末倒置?但如今既然天江旱灾,大批流民从中游往下游移动,倒可以将他们安置在天冶城,起码可以阻止他们成为乞丐或盗匪——设立天冶城的初衷之一不正是安置流民么? 程亦风想着,便又给董鹏枭和现任天冶城知府的文渊写了两封信,希望他们配合鄂州巡抚,吸纳灾民。他了解文渊这个年轻人,总有些旁人想不到的好计策。相信他这次一定也可以巧妙地变流民为壮丁,加速天冶城的发展。不过,年轻人总有些心浮气躁的毛病,他免不了要多叮嘱几句——初当大任,切不可贪功冒进,当以地方稳定百姓安居为上,一旦自己力有不逮,当及时向凉城求援,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当他把信完成时,外面已经二更鼓响。索性这一日便在兵部里住下。次日,又胡乱用了些点心,直接到崇文殿和靖武殿办公。如此一连数日,赈灾的各项事情基本都安排妥当——东南的米商们共愿捐助二十万石,同时愿意平价卖给朝廷二十万石,再出二十万石平粜米,以防各地粮价上涨。而冷千山亦回复说,揽江一代今秋有望丰收,朝廷可暂时将揽江的军粮挪一半去赈灾。他又联络了镇海的向垂杨,后者亦在大兴屯田,虽然成效不及揽江,但也可以匀出一部分粮食来。程亦风得悉,大为欣慰——人一轻松,也就容易露出倦容。同僚们见了,都笑道:“程大人这样子,有几天未曾回府了?听说户部的老鼠都和程大人做了朋友呢!”又有人道:“户部的老鼠?那不就是程大人养的么?除了他,还有谁一日三餐都在衙门里吃?” 程亦风不由赧然:“原是程某把个清静的衙门变成了老鼠洞,惭愧惭愧。今夜必定好好打扫一番。” “程大人家里难道是有老虎么?”众人笑道,“为什么有家不回?如今赈灾之事已有了眉目,大人不需要留在衙门里挑灯夜战啦!” “不错!”白少群也笑道,“程大人废寝忘食,让我等好不惭愧。你再如此下去,只怕我们都得陪着你以衙门为家,以后两殿六部便都和禁军营地一般,有铺盖有伙房,诸位同僚轮流下厨,好不热闹!” 一席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程亦风更加不好意思,连忙道:“白大人不要拿我开心了。我这就回府去!告辞!告辞!” 待他回到家里,却又吓了一跳,险些连门也进不了。只见他家客厅上堆满了各色礼物,有些古玩花瓶珊瑚奇石等物房里放不下了,都堆到院子里来。他几乎疑心自己走错了地方,直到小莫从里头迎了出来:“大人,你可回来了!” 自从和符雅的婚事“推迟”之后,程亦风已经将一应贺礼退还各人。此时骤然见到这么多礼物,竟有时光倒流之感。呆了片刻,才问小莫:“这些东西是哪里来的?” 小莫道:“大人不知——中秋那天放了榜,那个张至美张公子考中了举人。他夫妇二人带了许多礼品还拜谢大人。我和他们说,大人不在家——他们大约以为礼品薄了,大人不肯收,隔日又送了好些东西来。就堆成了这个样子。” “他考中举人,与我何干?”程亦风想起白羽音的话,张至美四处冒认是自己的至交,招摇撞骗,如今又送这许多礼物来,叫外人见到,岂不误会? “小的也是这么跟他们说的。”小莫道,“可是他们非说没有大人,他们无法在京城安身。听说他们现在做起生意,十分兴隆。原本不过租了个小院儿居住,昨天刚刚买了个大宅子,三进三间,可气派呢!” 莫不是真的去开了什么“程家酒楼”“程家客栈”吧?程亦风既好气又好笑。“把这些礼物都退回去。”他吩咐小莫,“我无功不受禄。” “全部?”小莫瞪着眼睛,“那可得到街上雇人来抬才行了!” 呵!程亦风不觉恼火:这夫妻俩给他找了这么多麻烦,还得要他这个连下人也请不起的穷官自赔一笔银子退还他们的贿赂?实在可恶!因问:“他们是怎么拿来的?” “好像是他们的家丁抬来的——”小莫道,“要不就是他们熟识的那个什么西瑶商号派人搬来的。” “那你就去叫他们自己搬走。”程亦风道,“我与他们不过是萍水相逢,张公子能考中举人,是他的本事,他们能经商有道,财源滚滚,那更是和我程某人毫无关系。我不收人礼物。他们若是想要散财,现在天江旱灾,大可以去捐款赈灾!” “是。”小莫少见程亦风这样生气,急忙跑出去退还礼物。 不时,他又回来了,后面跟着张至美夫妇。程亦风已经记不清上次见他们是几时,对他二人的面目也早就印象模糊。今日再见,只见二人周身绫罗绸缎,张夫人满头珠翠熠熠生辉。更可观的是,他们后面十二对标致的小厮丫鬟,也都穿着簇新的衣衫。这样前呼后拥光鲜亮丽而来,便是白羽音出门,一般也没有如此排场。莫非这是他们昔日在西瑶的光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