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7第147章 (第3/5页)
“程大人!”张夫人走上前来,微微一礼,“这些礼物都是我夫妻二人的一点心意,大人竟要退回?叫我们怎么好受?” “程某家中一向不用这些摆设。”程亦风道,“况且我自问也实在没做过什么事,当得二位如此厚礼。” 张夫人道:“程大人这样说话,未免太见外了。没有大人,我夫妻二人怎么有今日?”当下暗中踢了踢张至美,示意他把早就准备好的关于由鄂州绣品的官买官卖的事提了出来。 张至美虽满心不情愿,但早被妻子逼迫背了若干回,此时自然脱口而出,一气呵成。张夫人对他投去满意的一瞥,又问程亦风道:“大人以为如何?外子可是早就想为新法效力了呢!” 她满面微笑,只等着程亦风大赞张至美的提议利国利民。岂料,程亦风“啪”地将一个古董花樽推到了地上,冷笑道:“我道你们为何给我送礼,原来是想从天冶城捞好处!我告诉你们——天冶城不仅是朝廷的兵器作坊和织造局,更是朝廷用来安置流民的地方。他关乎边关安宁和百姓生计,也就牵动着整个楚国的国运。岂是你们用来发黑心财的契机?你们趁早不要做着大梦了!” 张至美夫妇怎料这个温文尔雅的儒生竟会忽然发作,双双怔住,连小莫也愕然:“大……大人……怎么生这么大的气?” 程亦风才也发觉自己在微微颤抖,他指着摔碎的花樽,道:“这东西值多少银子,我赔给你们。其他的东西,请你们立即就搬走。我程某人当官不敢说有什么政绩,但至少两袖清风。你们不要来毁我的名声!”说着,自那拥挤的礼品丛中穿过,径自往后院走。半途,又回头道:“我还要警告你们一声,你们怎么倒买倒卖,现在我是没功夫理会。但你们若是再去太子面前胡说八道,我非揭穿你们的谎言不可。你们好自为之!”说罢,怒冲冲而去。 张至美夫妇愣了半晌,互相望望,又看看小莫:“程……程大人这是……怎么了?” 小莫跺脚道:“我早就和你们说,程大人最恨别人上门送礼,你们偏偏不听。还有那个天冶城的事情,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不是……权钱交易么?那还了得?大人没把你们立刻扭送凉城府,算是客气的了!” 张夫人瞪着程亦风消失的方向,暮色沉沉,程家的大厅里已经是幽暗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她真是气恼万分:“这叫什么权钱交易?万山行经商有道,他们愿意替朝廷分忧,岂不是一家便宜两家赚?他怎么能一口咬定我们是想发黑心财?难道做人非要做得穷困潦倒,才是好人?当官非要当得家徒四壁才是清官?同读圣贤文章,我父亲都还不及他古板!” 张至美反倒松了一口气:他不用参与新法,还去户部当那逍遥自在的书记官,岂不乐哉?不过,还是要找些话来宽慰妻子。因道:“其实……程大人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不喜欢夫人的提议……也许是……也许是他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借题发挥而已。” “没错!”小莫也在旁边打圆场,“大人都好几天没回府里了,不是住在兵部就是住在户部。肯定是有大事要处理。他又烦又累,公子和夫人就遭了无妄之灾!” 张夫人转了转眼珠,招手让下人们收拾礼物。复又对张至美道:“我看莫小哥的话很有道理。你明天就去户部打听一下,这两天程大人被什么事情牵绊住了。倘若有我们可以分忧解难的,程大人一定对我们另眼相看。” 张至美次日要去看戏,因央小莫去替他打听。到傍晚时分两人碰头,小莫即将天江旱灾的事情和他说了一遍。张至美记熟了,回来告诉妻子,正遇到曾万山来恭贺他们乔迁之喜。他夫妻二人能从寄人篱下摇身一变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怎么也要感谢曾万山,张至美即以大礼相见。曾万山忙起身扶他:“当不起!当不起!张公子如今是举人老爷,应当我拜你才对。” 双方客套了一番,张至美即将旱灾赈济的诸多难处叙述了一回。“程大人看来正为筹备赈灾粮的事情发愁呢!”张至美道,“他昨天不是说天冶城要安置灾民吗?只怕也要不少粮食。又要号召人捐,又要花银子去买,还要从军粮里克扣——我光听人说,就已经头昏眼花。程大人事事亲历亲为,怎不又累又烦?” 这样一解释,张夫人仿佛理解了昨日程亦风的“无礼”,向曾万山道:“曾老爷,你看万山行能不能出手赈灾?” 曾万山摸了摸下巴:“我正有此意。不过,这时候若是我去见程大人,自告奋勇要捐资捐粮赈灾,只怕他觉得我是有所要求,一时意气用事,把我给赶了出来。倒不如……我假装不知朝廷的打算,先去天江赈灾。这就‘恰好’合了朝廷的意思,程大人对我的印象,也会有所改观。” 这不就好像先编好了一出戏,然后再跟看官说“无巧不成书”吗?张至美觉得十分有趣,拍手赞成。张夫人也以为可行,问道:“那曾老爷打算怎么赈灾,去‘恰好’迎合朝廷的意思呢?” 曾万山道:“我家世代经商,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蝇头小利,有时该花钱该亏本,那就得大大方方的花钱、亏本。不过,这钱得花对地方。比方说现在要赈灾,咱们不能去赈济永州,也不能去赈济惠州——咱们要去赈济鄂州,而且,要去赈济天冶城。唯其如此,才能和天冶城的地方官搭上关系,将来咱们想要经营鄂绣,他们也会出面说几句话。今天这银子才花得值得。” “曾老爷果然高明!”张夫人道,“只不过,鄂州并不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万山行乃是凉城的商号,偏偏跑去赈济天冶城,不会引人怀疑吗?” “张夫人所虑极是!”曾万山道,“不过,咱们都是西瑶人。西瑶商人走南闯北,有什么稀奇?只当我听说鄂绣瑰丽夺目,打算涉足这门生意,就到天冶城去开设万山行的分号,恰好遇到那里安置流民需要粮食……” “于是曾老爷就善心大发,采买了大批粮食送到天冶城!”张夫人接话,“这可真是绝妙的主意!” 曾万山道:“事不宜迟,明日我就亲自到鄂州去。” “你亲自去?”张夫人惊讶,“那凉城的生意要怎么办?” 曾万山道:“万山行自然由我的伙计们看着——若是张夫人得闲,不知愿不愿替我料理些紧要的事?也许我这要求过于冒昧,不过,夫人精明干练,实在比我那些伙计们强得多了。” 听他如此奉承,张夫人喜笑颜开:“曾老爷如此看得起我,我就尽力帮你便是。不过,我女流之辈,毕竟比不得你们这些久经商场的人。日后赔了钱,可不要怨我呀!” 曾万山道:“我怎么会怨夫人呢?再说,我相信夫人替我管理万山行,一定可以日进斗金。只怕日后夫人想自己开张做生意,还要把我挤垮了呢!” 三人有说有笑。不时,张家下人摆上酒菜来,畅饮到二更时分,方才相互告别。到了第二天,曾万山果真收拾好了行装,带了几个帮手出发往鄂州去了。他将账本和万山行账房银库的钥匙统统交给张夫人,足见对她信任有加。 张夫人心中别提有多高兴了,决意要大展拳脚,干一番事业。当下就到万山行里来坐镇,亲自将账目核对了一回,又去银库里检查。只见库房里装银两的箱子都是空的,只有些许碎银。她不由奇道:“做生意只备这么一点儿现银,怎么行?” 曾万山留下来辅助她的一个伙计道:“张夫人有所不知,我们曾家有个规矩,就是极少把现银放在身边。据说,当年老掌柜出海做生意,不巧遇上了船难。虽然他抱住一条木板泅游上岸,但是十几箱银子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