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怒潮_二六零 华夏一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六零 华夏一统 (第2/2页)

个新取的,将来也只是记载在族谱上的名字,很不适应。逗得卓青菱掩嘴偷笑。

      柏天长恭敬地说:“是的,爷爷。还想顺便跟张天尊商酌一下道家的定位和发展。”

      李汉心说:“那我就不耽搁你了。你们去道宫,我回去给你准备晚餐。”

      张道源连忙说:“李老您也一起吧。”他对柏天长有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敬畏,担心万一谈不拢,有个李汉心在中间,也能缓解一下气氛。

      柏天长也说:“不需要去什么道宫。我们三人就在这山青水秀的地方散散步就好。”

      李汉心想想,“也好。”他当然想第一时间知道,柏天长准备拿三清怎么办。

      遣散众人,三人顺着山道,慢慢步行上山。卓青菱乖巧地搀扶着李汉心。一路上尽说些风花雪月,儿女子孙。李家子弟因为李汉心的傲骨,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李汉心当然也希望,柏天长在适当的时候帮肘一把。这些对柏天长都是小问题,不需要利用权势,随便拿出点新技术,转让给李家去申请专利,就足够李家亲朋发达的了。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左边是城市,右边是乡村。城市喧嚣,但高楼大厦却少,建筑也以华夏古典风格居多。四野乡村,居然还有古书里描述的炊烟袅袅。

      李汉心怡然自得,“传宗,你看这像不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

      这是要往主题上引了,柏天长这回没有顺着李汉心的心意,“美则美矣,就是显得太落后。”

      李汉心道:“人生于世,所求为何?衣食和安乐。民以食为天,只要能安居乐业,百姓就幸福满足。”

      柏天长说:“世外桃源,安乐不安乐,其人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至少一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什么意思?圉于方寸之间,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您当知道,人类族群的数量,在不断扩大,那么需要的生存空间,就必须同步扩大。地球时代,人口数量几十亿,现在好几百亿。如果还是自封于地球,这么多人怎么活?还能‘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吗?还能‘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吗?不,是人挤人,几无立锥之地,何论土地平旷。”

      李汉心不以为然地说:“现在的星域,已经足够了。地球时代,一国几亿人。现在呢,一颗星球,多的才几千万啊。”

      柏天长反对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居安不思危,灭亡之道。其一,人口数量继续暴增,迟早现在的星域又难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其二,虎狼四顾。您想安居于桃园,可而今却无法遮盖那山中初极狭的小口,虎狼随时光顾。你想跟别人老死不相往来,人家却想掠夺你的财富。

      爷爷,桃源之地,可以修心养性,却不宜久居。住久了,人懒了,就不思进取了。落后就会挨打,华族受到的这种惨痛教训还少吗?”

      李汉心无言以对,犹自不甘,“进取确实有必要。但是发展太快,人类将如无根的浮萍,断线的风筝,同样会自我毁灭。”

      柏天长笑着说:“我不反对弘扬国学,传承文明,把根留住当然是必须的。留住根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根而根,而是为了更加枝繁叶茂,为了子孙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李汉心瞧了张道源一眼,意思是我该说的说完了,该你了。

      张道源立即借口道:“我们三清,正是为了保住我华族的根而努力。”

      柏天长说:“我也没有反对道教啊,同样赞成道教发扬光大。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根也得与时俱进不是。如果根须依旧,枝叶太茂,大树就可能会倒。我在侠客岛就跟您说过,道教的发展,在于我们这些后辈如何因应时势,让教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求道之心,本就该积极上进,而不是一味的无欲无求。”

      张道源顺势而进,“所有我们以教立国,壮大道门啊。”

      “哈哈,张天尊偷换概念的水平不低。我直说了吧,政教合一的模式,地球历史不是没有过。西方的基督教,东方的藏传佛教,带来的都不是发展,而是遏制时代的进步。就如我这次通关遇阻吧,一个小道竟然如此肆无忌惮,为什么呢?你我都清楚,是道门的地位太高。于是戴上道门的光环,就能高人一等。我主张信仰自由,但你们在强迫信仰。这也不是发展,反倒是毁灭道教。不管我这次直不直播,道门给人无法无天的印象,都会口口相传,广为传播。

      为了国家发展也好,为了人类延续也好,为了道教的传承也好,三清都必须退出统治者的位置。既然潜心修道,就不要去cao心国计民生。

      将经义改得上进了,修成正果者多了,还担心道教不能发展吗?”

      张道源心中大动,“真的能修成正果?”

      柏天长神秘地说:“想不想要我这种法身?想要就跟我走,我带你去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