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打脸(中) (第2/2页)
有何不可?” “哈,既然如此,两方对比下,你当知我中华所用的硬蓬帆,远比你这劳什子软帆要好得多。”丁三郎说:“你的手下有那许多宋人工匠,难道他们没有告诉你,用硬篷帆可以降低桅杆么?而你偏偏要用软帆,哈,我说你这桅杆如此之高,只怕是为了让软帆受风充足吧?在大海上,毕竟高处之风是比海面之风要大。” “软帆与蓬帆,各有优劣,难说谁比谁更好。”苏莱曼对此倒是由衷之言:“我也承认大宋的篷帆受风极佳,桅杆很低,cao作方便,确实航海的好帮手。可我这软帆,升高桅杆后却能获得比篷帆更快一些的速度,却也不是你能否认得了的。” “逾高易折啊!”丁三郎认为自己逐渐掌握了话题的主动,忙不迭的抛出了自己的质疑:“桅杆太高,在这江河之上固然无恙,可到了海上,一旦狂风大作,只怕你这桅杆承受不了多久便会断裂开来,哈,苏老儿,你手下既有大宋工匠,当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而是你为了制造噱头,这才不管不顾的用软帆来唬人,说什么提高航速,你唬得了别人却唬不住我丁某人,嘿,若是水师用了你这套法子,上了大海也别说对付什么交趾海寇,先想想如何逃命才是正理。” “诸位,这姓苏的老东西就是个骗子!”丁三郎冷笑着对众人叫道:“搞这么多花样,无非就是想从帅司衙门骗银子,莫要看他这船花里胡哨,实则中看不中用,诸位若不信,随便找个船工过来问问便知,这么高的桅杆装上巨帆,快是快了,大风一起焉有不折断之理?” 众人里边其实真正懂船的行家也不太多,听得丁三郎说得这般信誓旦旦,再一想日常经验里确实越长的东西越易折断,于是不禁默然无语。 哪知苏莱曼片刻之后竟然放声大笑起来,对着桅杆周围指了一圈,道:“诸位请看,这一圈的铁环可知道做何用途么?” 装斜拉索呗!楚锐知道答案,不过却并不言语。在他看来,丁三郎这位都头其实还是有点真材实料的,不过就是没见过太多世面,也难怪,宋人的造船独步天下,就是那些远道而来的蕃商恐怕也都得承认这一点,丁三郎不了解西方的造船技术很正常,当然,在这样情况下,一会儿丁三郎被苏莱曼打脸就是必然的了。 且让苏莱曼打个痛快!楚锐琢磨,等丁三郎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时侯,他再帮着丁三郎杀个回马枪,这样丁三郎才会承他的情。中国人历来讲究的就是个面子问题,这样的人情大过天,以后不愁丁三郎不关照他和罪卒们了。 “这些铁圈设在这儿,是为了装斜拉索!”苏莱曼的说法果然如楚锐所料:“想来丁都头是没见过斜拉索的。也难怪,丁都头眼里只有篷帆,却不知篷帆上带着的硬支框上下贯通整个桅杆,所以在桅杆中部是无法以拉索加强的。软帆不同,没有硬支框,可以密集使用斜拉索,无论何处来风,都可以从各方向上加固桅杆,如此,则高桅巨帆让船无比快捷,又可通过斜向之力分解消弭桅杆本身受力,这才是集东西方之长啊!” “你莫要故弄玄虚。”丁三郎额头上冒汗,脸色微变道:“既然你说那什么邪门的索能加固桅杆,为何这儿只有铁圈没有索具?只怕还是在空口白牙瞎糊弄吧?” “今日试船而已。”苏莱曼得意洋洋地看着这个手下败将:“江河之上,装不装这斜索有何所谓呢?真正上了海,再装不迟。话得说回来,这反倒又证明了我的船设计合理。风小时撤索,让cao作更省力,风大时加索,让船更快更稳当。我说丁都头,你那篷帆可有如此多的选择?” 丁三郎顿时语塞。 在旁众人哪里还不明白这又是一次拍马讨好的机会,立即打蛇随棍上,对着丁三郎一通冷嘲热讽,什么没见识、土包子、不学无术、行伍粗人、狂妄自大之类的词语轮番送上。而丁三郎一来确实说不出个所以然,二来就算他还能争辩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势重,此时只闹得个脸红脖子粗,一口气上不来差点没晕过去。 苏莱曼还要痛打落水狗:“没学问什么的,其实不怕。怕就怕不肯学。世界这么大,丁都头可要睁眼看清楚了。不若这样,我且推荐蕃坊里几个熟练工匠,丁都头大可向他们报上我的名头,他们定会不吝赐教于你的。待你学个三年五载,唔,或许我可以考虑,让你再上这船来观摩一番,到时候,咱们总该能有些共同语言,起码能在同一档次上论论船的优劣了。” 丁三郎无比郁闷,对方已经摆明着羞辱他了,偏偏他还无语反驳,今天算是栽了啊!什么禁军什么水师也别提了,赶紧走啊,留这儿让人继续笑话么? “罢了罢了!”重重一跺脚,丁三郎转身就要掩面败退,却不料身边伸出一只胳膊,硬生生扯住了他。 愕然抬头,只见楚锐面带着镇定从容的微笑。 “都头莫走。”楚锐松开手,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头顶:“听说过啥叫主角光环吗?且看我来打打这苏老儿的脸,因为你刚才说的那些,并非没有道理的。” 什么主角光环?丁三郎莫名其妙,想来这楚锐乃是个北人,他又懂什么船了? 哟,这人终于出头了。格罗丽雅终于开始正视起这个奇怪的宋人,她很好奇,很想看看这人究竟要搞些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