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菩提树下 (第2/2页)
组织在一起反对某个部族或者是商讨如何与某个部族联姻等等,婆婆mama的事越来越多。 得到了、满足了就是爱;失去了、被骗了就产生了恨,部族的发展其实就是在这两个字的纠缠中建立起来的。” BA想:这种对立的情感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最根本的表现形式。 王子说着、说着思路逐渐打开了,他似乎是在说给农夫听,又像是自言自语:“直到今天我们的喜怒哀乐,如果不是围绕着利益的得失,就是围绕着亲情、情爱的分分合合而不断从事着相应的应对行为。 我们开始走向唯利是图的发展历程,当然也因此才不断进步,但也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烦恼。如果我们放弃爱意和恨觉,世上的一切也就没有什么可以牵挂的了,争夺利益就是为获得物质吗? 不是的,更多地时候是为了让我们开心,去除没得到前的苦恼,一个人要糊口饭吃不难,难的是我们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爱和如何摆脱恨。” BA心里想:就像这个宇宙,有明物质,也有暗物质,在爱和恨的彼此纠缠中造就了社会发展,也带来了各种麻烦。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与天斗,与人斗的结果。 王子收不住话题,自顾自地继续说道:“为了让亲人吃饱穿暖,要拼命的劳作这就是爱,为了预防不测而做出损人利己的行为就是恨的肇始。 众生变得只知道索取,而厌恨失去,当这种对立情感发展到极致时,恨超过了爱,众生就会堕入深渊,威胁到每个部族的延续。 一切的痛苦都因来之于爱,要解释这一切的答案说来也非常简单,爱产生欲望,欲望不得而产生恨,原本是因为爱一个人或喜爱一件东西,却因离世或得不到而产生痛苦。 要去除内心的挣扎,无非就是放下爱和恨,那么一切就归于平静了。” 他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他是一国王子,想尽荣华富贵荣,然而自从他懂事之后,无奈地看待周围苦难深重的人们,包括自己的亲人逝去,生命是财富无法挽回的,还有那些宫廷残酷的斗争,为此触动了他出家的念头,试图通过刻苦修行来寻找答案。 他沉思良久,说道:“也许我之所以没有悟道可能问题不在于rou体上的修行,而是我的牵挂没有断绝。” 让我们来跟着他的感受,穿越人类发展史。 昨天晚上当看到BA提供的影像,王子就像进入了时空隧道,历史闪电般的往回倒,时光突然停在了一个猿人的身边,他正在看着一个躺在地上的女伴。 这个猿人长久地注视着这个离去的伴侣,看得出,他多么希望她再看自己一眼,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天际,把四周照得通亮、通亮,光线的变幻使他发觉对方的身体似乎动了一下,爱人往日的神情似乎又回来了,他以为她活过来了,但是一会儿他又失望地低下了头,当他再次抬起头的时候,一滴眼泪随之落了下来。 王子看到了这滴眼泪,顿时感悟到了心结的来源,他示意时光再往前进,当移动到不知道要流泪的时候,这不就没有纠结了吗?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如果我们不会滴下那滴眼泪,何来爱与恨,及其衍生出来所有的情感世界呢?每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都来源于牵挂。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王子已经习惯于和BA聊天,因为没有人愿意听他的心声,而这个下等种姓的农夫似乎和自己很有缘分,他虽然话不多,但总能跟随着自己去感悟出一些东西。 他告诉BA说:“如果人们没有了爱意和恨觉,所有的欲望也就不存在,内心的痛苦自然就消失了。” BA看出他领悟这个道理后心情开朗多了,完全变了一个人。 “空”成了他所开创的新信仰的根本法门。他很希望把这种感悟传播给他人,让大家都能获得自我修行之道,解脱之道。 “以前修行者的目的是希望解脱自己,而我希望自己能够解脱众生,因为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部族都在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幸,包括我的部族也经常陷于争斗死亡,生命在某些时期变得没有意义,无论你是站在哪边都难逃劫数。” 在他35岁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找到了答案,感悟到了人生终极境界:痛苦、痛苦的根源、痛苦的终结、通往痛苦终结的道路。 因此王子立志要推广自己的心得,新信仰就此在他的心中埋下了种子。 他看着BA,叹了一口气,现在自己身边没有其他听众,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圈内的信仰模式,只有身边的这位农夫,似懂非懂地听他讲解复杂的哲理。 不过虽然这个人从外表上看起来非常普通,甚至有些粗俗,但是释迦摩尼很看好BA的惊人记忆力,他所说过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农夫都不会忘记,这有助于将自己的感悟传给其他人,看来这个农夫进步很快,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屈膝畅谈的时间更多了,BA将他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保留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