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五台山风云 (第2/2页)
会儿,BA断断续续地说:“可否,请高僧前往,清凉山紫府观(五台山)论道?” 听完翻译的话,竺法兰法师明白,这是道教的代表来下战书了。 他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下来,不过他不知道清凉山在哪里,当他还想再问下去的时候,这位道长已经飘然而去。 摄摩腾法师回来之后,竺法兰法师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两个人商量要怎么对待这件事,摄摩腾法师说道:“我预感到,这不是一件小事,这是两个教派第一次正式接触,我们应该向朝廷报告这件事。” 他们立刻向朝廷的联络官报告,从地图上找到了清凉山大致的方位。 经过商议,两位僧人决定向朝廷申请前往五台山(清凉山),回访道教。 朝廷同意并派出了随从人员。 这一行人整装出发,他们沿着北上的官路走走停停,半年之后进入了山西地界,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他们找到了五台山。 眼前的山脉巍峨壮丽。两位僧人在当地官员的带领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 攀登到一高处时,大家往四周眺望,这里视野开阔,映入他们眼里的山脉,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林木挺拔壮丽,令人心旷神怡。 大家交口称赞,这真是一个好地方,向导指着前方说:“不远处就是紫府观。” 两位高僧和随行人员来到道观门口停住了,随从人员进去通报,不一会儿,一位道长出来迎接他们。 大家进入观内落座,看到眼前这两位长相奇特的外国人(摄摩腾、竺法兰),道长非常好奇。 通过翻译,他们知道了这是皇帝请来的高僧,但是对于这两位僧人的回访说辞,道长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他有些不悦,于是叫来了一个小道士,吩咐道:“你去各处询问,是谁邀请了这两位高僧来访?请他过来。” 过了一会儿,小道士回来了,他禀告道长,没有人做过这件事。 道长心想:“这两位高僧是否另有隐情,他们杜撰了一个故事?” 这样一来双方话不投机,加上语言交流起来不是那么畅通,双方尴尬了,眼看着太阳就要下山了,道长只好说:“有请两位高僧和诸位官员在此用个便餐,欢迎留住一宿。” 第二天,摄摩腾向随行的地方官员说:“这里山川壮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净之地,我教如能在此宝地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修建寺庙,那就太好了。” 随行官员看了一眼旁边的道长,道长想:难道两位高僧也看上了这里,他们这次来回访只是一个借口? 他抢在官员回答之前说:“我教在此修行了百年,如有外来者,恐妨碍各自清净修行,再者,不同教派在临近修行,易引发世人议论,难道天下之大,竟容不下贵教,非要在此地计较?” 两位高僧通过翻译听懂了道长的意思。 在下山的路上,他们合计,建在这里的道观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生活配套齐全,最好的地方已经被道观占据,如果选择其他地方,也许没有这里的好,即使朝廷同意在附近新建寺庙,考虑到建设工程浩大,要在深山老林里建立一座寺庙非常不容易,时间一定会拖得很长。 两位僧人改变了主意,本来他们只是想到这里来和道长们论道,现在他们认识到,这次来五台山拜访道教,从道长的表情和语气来看,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佛教来到中原之后,能否长久立足,必须和五台山的道家代表一论高下,这里将成为佛教的必争之地。 一天夜里,BA启示两位高僧,到佛教经典里去找依据,证明佛教很早就和木族具有渊源,否则试图挑战道教的地位将出师无名。 浩瀚的佛教典籍中应该有他们需要的凭据,何况目前大多数经典还是梵文,翻译解释的弹性很大。 两位高僧第二天发现对方也在找证据,才知道原来两个人做的是同一个梦,这是佛祖在启示他们,两个人顿时信心大增。终于两位高僧在梵文的典籍里找到了依据。 《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有记载(当时是梵文),后来被翻译成汉语: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