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章 参访妙峰山 (第1/3页)
到了周六,天下起了雨。 安家宜一个人冒着时大时小的秋雨,绕着整个妙峰山转了一个大圈,山上山下都转遍了,也没有找到一座图书馆,更没有遇到一个名叫德云的人。 第二天是周日,安家宜一气之下干脆又坐上了旅游大巴,再次来到妙峰山。 这次他直奔灵光寺,反复和寺里的老和尚确认,寺里确实没有图书馆,也没有一位名叫德云的僧人。 接下来的周一,连上课的心思都没有,既急又气,恍恍惚惚地过了一天。 晚上试图召唤小光,还是没有回应。 周二早上一起来,安家宜干脆请了病假,再次坐车前往妙峰山。 就这样,整整一周,前后又去了三趟,足足转了六圈,压根连个“德云”先生的影子都没看到。 张萌陪着失落的安家宜吃了晚饭,好好地安慰了一番,告诉他不要着急,并且嘱咐第二天不要再去妙峰山了,从长计议就好。 鬼楼的实验室还没有搭建好,没必要这么急的。 安家宜把张萌送回宿舍,一个人在校园里散步,一边走,一边寻思,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小光说的很明白,他给德云老师打了电话,已经安排好了行程。 安家宜突然灵光一现,我为什么不以神游出体的状态去妙峰山呢? 干嘛一趟又一趟跟傻瓜一样坐公交车去? 小光明明是在梦中给我安排的,又不是在现实世界中打的电话。 想明白这个道理,安家宜顿时轻松起来了,赶快跑回宿舍,跟谁都没聊天,洗漱完毕就躺下了。 再次睁开眼,果然出现在已经来往了六次的妙峰山的山顶观景台。 第七次以神游的状态来到这里,既感到亲切,又发觉出与往不同。 虽然是深夜,但以神游状态看来,整个世界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美丽。 站在山顶观景台眺望四周,安家宜看到,天地中的一切万物都包裹在一层微微的光晕之中,所有的景物都凝结着一团神秘而美妙的辉光,仿佛所有存在都在大方地散播着自己的生命力。 星空中的繁星闪耀的光芒远比用rou眼可见的更加明亮,这些光芒不仅仅是闪烁的亮点,更是融合在了一起,化作一道道光带,随着呼吸的节奏起伏着。 遥远的群山笼罩在微微颤抖的荧光中,在辉光流转的夜空下,它们就像一座座巨大的宝石,镶嵌在黑色的夜幕之中。 近处的竹林不但不是黯淡漆黑的,反而每根竹子都挥发出充满生命力的微光。 草地在竹林微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奇妙的色彩。 整个世界都过于绚烂和艳丽了,仿佛是一位最大胆最狂野的画家,用尽全力将混合在一起的明亮色彩泼洒在整个世界上,肆意挥洒出这幅无与伦比的巨作。 在这个神奇的夜晚,可以感到自己与周围的一切都已融为一体。 在这种辉光的照耀下,安家宜甚至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深刻的净化,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确实都只是这个充满生命力的伟大的世界中小小的一部分。 “这里十分美丽,每天晚上我都来到这里,欣赏这些景物,”一个声音对安家宜说,“每天晚上,景色都不相同。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甚至不同的心境,你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光景。” 安家宜回过神来。 说话的,是一位儒雅的中年人。 他带着塑料黑框眼镜,微微有点卷发的头发梳成老式的偏分,身上穿着过时的深蓝色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一支钢笔。 “您就是德云老师吧,非常不好意思,我花了这么久才想明白要怎么做才能见到您。”安家宜高兴地说,“终于见到您了,真是太好了。” 他儒雅地微笑着说:“你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 好多年都没有年轻人来我这里了。上一个来访的还是个老头子,现在都已经毕业了呢。 欢迎你的到来。”他伸出手,示意安家宜跟着他走。 安家宜跟在德云老师的身后,沿着山路向山下缓缓前进。 走过竹林的时候,听到溪流和小瀑布的水声,叮叮咚咚的,格外动听,仿佛在演奏一曲充满故事情节的歌剧。 两个人停在半山腰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很小的房子门口。 这座小房子从外面看只有两三平米的大小,也没有窗户,脏兮兮的铁门半掩着,并没有锁。 安家宜之前六次反反复复地从这座小房子前走过,一直以为这里仅仅是一个工人存放工具的小仓库,从来都没认真关注过。 德云老师拉开半扇铁门,招呼安家宜和他一起进去。 一边走,他一边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能找到这里的了。 但在很多很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很热闹的,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也有能力来我这里学习和读书。 遗憾的是,像你这么有耐心、有决心、又有能力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老师您过誉了。说实话,我也是莽撞地蒙着来的。 如果这次再找不到,我真的就再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了。”安家宜实话实说。 迈步走进这扇小门,里面的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安家宜发现,自己正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巨大空间中。 这座巨大的图书馆如同一座没有尽头、没有天顶、也没有地基的迷宫: 无尽的书架、书籍、雕塑和壁画似乎无穷无尽连绵在一起,用上上下下、没有终点的宽敞走廊和宽大阶梯连接,编织成一个宏伟的有机体。 图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