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心理学常识1000问_感知篇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感知篇 第九章 情绪与健康--为自己的心理状况把脉 (第5/8页)

不但会造成人心理上的病变,还可能带来身体上的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必须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怎样解除心理失衡呢?

    1.遗忘不快法

    如果我们终日生活在对往事痛苦的回忆中,反复品尝过去的挫折,心情就会越发忧郁,对现实就越发不满,心理就更加不平衡。

    如果忘却那些琐碎之事,就能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宽慰;忘掉心中的不快,就能把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激发出新的力量。

    因此,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忘记。

    2.自我解嘲法

    所谓自嘲法,就是当遇到令自己尴尬或难堪的场合或突发事件时,不要逃之夭夭,也不要手足无措,更不要埋怨他人,要自我解嘲、缓和气氛、避免冲突。

    自我解嘲法是一种自我调侃、自我贬抑的方法。

    3.泪流满面法

    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科学研究却告诉男儿们,这样并不是什么好事。

    研究发现,强忍泪水恰恰造成情绪压抑,而痛快地流泪则可以减轻乃至消除这种压抑。

    因此,为了自己心理平衡,我们应当放弃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戒条,让自己因情绪冲动、波动而哭泣,不必为哭泣而难为情。

    4.聊天转移法

    研究发现,找个人聊聊天具有心理调节的功能。

    闲聊可以缓解紧张、消除隔膜,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很快平静下来,能营造被劝说者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劝说的顺利进行。

    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闲聊了:电视上有“闲话俱乐部”,报纸上有“闲话专栏”,“闲话”书籍也在满大街地卖。

    5.激励法

    要走出心理失衡,最好的办法是给自己一个激励,即给自己确立一个追求的目标,并付诸行动。

    采用激励法时,首先目标要确立得适宜,既不能太高又不能太低:太高的目标会使心灵受挫折而变得垂头丧气;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不能给内心带来喜悦。

    保持心理平衡秘诀是什么?

    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保持心理平衡有以下几个秘诀:

    1.不要斤斤计较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斤斤计较,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俗话说“将心比心”,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2.适当让步

    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3.对自己不要太苛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可是并不一定合适。

    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寡欢,实为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

    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

    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4.知足常乐

    有时候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荣辱不惊、淡泊名利,才能做到心理平衡。

    5.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

    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6.暂离困境

    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7.对人友好

    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

    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也就变得平静。

    8.找人倾诉烦恼

    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令人抑郁苦闷,不利于身心健康。

    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会顿感舒畅。

    9.积极娱乐

    积极、适当的娱乐,不但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还能增长知识和乐趣。

    10.帮助别人做事

    “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仅可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和快乐。

    附:测试一:中国人心理健康的综合自测

    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种种手段来诊断,同样,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可以检测的。

    通过对一些有关心理健康问题的回答,并进行统计处理,自测者可在相当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量表,国外已经存在许多种,但是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等有很大的差异,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