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_第十二章 饮食中的心理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饮食中的心理学 (第3/5页)

西以得到满足。这是一种病态食欲心理。

    建议肥胖者选择一些口味强烈但低热量的食物进食。

    (二)紧张与咀嚼

    根据美国学者的调查,当心理紧张时,48%的被调查者说他们比平时吃得少,44%的人说比平时吃得多,只有8%的人说没有改变。他们又对动物进行了调查,发现胃的满足和事物的味道都无助于消除心理紧张,仅仅咀嚼的动作就足够了。

    肥胖的人就有这么一种病态的食欲心理,就是当心理紧张时便想到吃东西。其实他们并不需要补充营养或能量,需要的是消除紧张的咀嚼动作,可东西毕竟是吃下去消化了,所以越来越胖。所以,当肥胖者紧张时,应当选择一些高纤维、低热量的咀嚼型食物,这样可以两全其美。

    (三)碳水化合物偏好

    研究发现,某些肥胖者有一种由碳水化合物引起的特殊的饥饿感,喜欢吃甜饼、糖果、蛋糕等碳水化合物食物。如果所吃食物含低水平碳水化合物,他们就会感到烦躁不安,非常饥饿,甚至不能入睡、不能集中精力工作和学习。而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导致体内热量聚积而发生肥胖。

    (四)对食物信息的强烈反应

    食物形象包括食物的形状、气味、色泽等等。研究发现,有些人对食物信息非常敏感。这些人体内往往有较高水平的胰岛素,并且只要想到或见到食物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进而产生进食反应。每当此时,建议肥胖者运用注意力转移法,比如散步、喝水等等,或许可以抑制这种强烈的进食反应。

    饮食失调是心理病

    当今社会,不论男女,都渴望拥有与标准模特儿一样的身材。很多人即使不怎么肥也要加入到减肥的大军中。许多人减肥的初衷是为了身材好看,但当身体减肥致营养不良而面如菜色时,就与漂亮一点的初衷背道而驰了。更严重的是,有的人因为长期节食或过量运动而患上饮食失调症,包括厌食症和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症的患者多以年轻女性为主。

    (一)厌食症

    厌食症患者多数是15~25岁的女性。

    她们中的大多数在少年时就开始减肥,虽然已减至皮包骨,还认为自己太胖,继续拼命节食、过量运动。还有一些则在进食后故意呕吐或吃泻药以消灭身体内的所有热量。可怕的是,当体重减至低于正常体重的10%~15%时,女性就会因体内脂肪比例过低而停经。男性则会性欲丧失或降低,并且还会出现便秘、低血压、晕倒等症状。再严重点,就会导致直肠退化、体内电解质紊乱和心律失常。有些厌食症患者最终因极度的营养不良而死亡。

    (二)暴食症

    暴食症患者也是以年轻女性为主。

    当她们以过度节食和过量运动来减肥时,其体内自卫机制不会含糊,为了保证其身体健康会不断促使患者进食,直至体重及脂肪比例回到正常水平。但很多人并不清楚是这个机制的作用,会在暴食后感觉羞耻和无助,并企图用呕吐、过度运动或吃泻药来消灭暴食后果,结果形成了一个暴吃与狂呕的痛苦循环,甚至十多年不能自拔。

    目前,厌食症与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症已经被确定为一种心理病——所有患者的“自我观念”都出了严重问题。每一个患者,不妨自问三个问题:第一,自己真正所希望减掉的是什么?脂肪还是自卑感?第二,自己真正希望得到的是什么?别人的尊重及爱戴、一种自我重要感还是仅仅一个完美身材?第三,自己的真正问题是什么?是体重问题还是个人自我观念的问题?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尽快去就医。特别是当体重已跌破底线,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生理症状时,一定要赶紧就医,以免出现生命危险。

    饮食不当引发心理病

    我国儿童孤独症患者数目惊人,而且有增加趋势。据我国儿童心理卫生学专家的调查,国内儿童孤独症患者已超过50万。过去一般认为儿童孤独症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可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及发展机理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也有密切关系。

    正常人的血液呈弱碱性,ph值为7.35左右。酸碱平衡的膳食有益于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各种代谢功能的协调进行。肉类、糖类等属酸性食品,若过量食用,易使体液ph值过低而呈现“酸性体质”。

    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