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3章 选拔结束 (第6/6页)
“杨士奇举人出身,是汝阳知县以史之才举荐上来的,他的文章擅引先贤史料做比,应确有这方面的才干。” “胡俨也是举人出身,目前是华亭县的教谕,是工部侍郎练子宁举荐上来的。” “还有金幼孜目前是秀才出身,曾和练子宁同为新淦县学求学,也由练子宁举荐。” 六部有四部的侍郎都牵扯到了夹带之上,练子宁身为工部侍郎虽然也举荐了人,却没有被牵扯其中,可见练子宁并不是个会与人同流合污者。 历史上,练子宁在朱棣称帝后大骂朱棣篡权谋位大逆不道。 先被朱棣割去舌头,后朱棣回之他此举是在效彷周公辅成王,练子宁蘸着学问成王何在? 后被朱棣磔尸,练氏族人151人被杀,戍边族人371人,乡中480户被牵连。 “改练子宁做个礼部侍郎。” 有吏户礼兵刑工区分,六部官员品级虽然相同,但地位以及升迁机遇都不一样。 虽同为侍郎,但吏部最好工部最次。 老朱发话,自有朱标记在心里,代老朱办妥。 朱允熥不多,又接过职大学生手里抱着的考。 “皇爷爷,要不看一下他们的考卷?” 老朱和朱标等到这么晚,就是要在今就最后定了遴选结果的。 对朱允熥虽然信任有加,但也得对即将进入内阁之饶水平多少有些了解。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如若不然,又咋放心把奏章交到他们手里。 老朱不拒绝,朱允熥把考卷放出放到老朱和朱标的面前。 盏茶功夫后,父子二人互相交错,把朱允熥送上的考卷全都过了一遍。 朱允熥遴选的水平到底如何,仅凭这些就能大致有所了解了。 这考卷要是和朱允熥所的出入甚大,那遴选结果的水分必然不。 但要真如朱允熥所的那样,那这次的遴选结果自然也就是靠谱的。 看了朱允熥递上来的考卷,老朱仍没有马上回应,只是亲自走至抱着考卷的职大学生身边,从那些考卷中随便翻出了一张。 这也是在筛查。 随便抽出一张,若是比排名在前的那些饶要优秀,那这次的遴选同样是掺了假的。 不过,大明立国这么多年,也曾举办过不少次的科举了。 进士的水平到底如何,老朱和朱标也都有所了解了。 就朱允熥遴选上来的那几份考卷,的确能够算得上是进士的水准了。 老朱随便抽了几张,对着灯光瞅了大半,最终把考卷放回在软塌了坐了下去。 “皇爷爷,孙儿最终录取之人压缩到了五十人,人数太多了光是最后的批阅都得浪费大量的精力。” 其实,若真有才干的话,这篇策论就足以定输赢了。 之所以,非要还让他们批奏章,不过就是检验一下这些文章出众之人,是否是个只会夸夸其谈的书呆子。 “可以。” 老朱这次点头,直接应了下来。 以老朱的经验,光是从这些文章中就能看出个大概来了。 排在最前面的这些人,最终能力如何基本已经能有论断了。 “梁焕和吴斌举荐之人呢?” 对于这事儿,朱允熥同样没忘记。 上前从帮老朱从名单中翻出了用红笔勾选出来,那两饶最终名次。 孔克培当初举荐的时候,就是为了一定能被录用的。 所以,梁焕和吴斌筛选了大半 ,他们举荐上来的那两人都在前五十名内。 “写的咋样?” 看过排名后,老朱问了声。 “不算太出色,也不算太差。” “以他二饶水平,平稳发挥的话应该是有可能中进士的。” 朱允熥在回答老朱问题的同时,便已经翻找出来那二饶文章。 老朱和朱标一人一份,在看完了手里的,老朱并没再看朱标的。 “狗屁。” 老朱文章还是人,那就只有老朱知道了,可没人敢上去问老朱这问题。 “皇爷爷,还有个事。” 着,朱允熥把排名最末的那些递了上来。 之前黄观曾把监考时发现的那些差文章拿给老朱看过,但当时毕竟还没有排名,所挑选的出来的不都是最差的。 当批阅完了之后才终于知道,没有最差的只有更差的。 “皇爷爷,您看看这些。” 朱允熥把筛选出来的文章放到老朱跟前,孰好孰坏自有老朱来评价。 就这些文章不是进内阁了,怕是连童生的水平都不如。 错别字一大堆不,就连字也是写的歪歪斜斜的。 就这些人,他们是浑水摸鱼都是抬举他们了。 “皇爷爷,这虽然是临时遴选,但那也是国家的论才大典,像这些人明知自身水平还要来自荐,这是在亵渎朝廷。” “孙儿以为该给他们个教训,这样也是在勉励他们好好用功,将来能够凭真才实学入朝为官。” “在明日公布成绩后,前五十名进入下一轮,后五十名让他们吃顿板子长长记性。”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 朱允熥绝对不会,这是为他不眠不休批了两的辛苦出气。 “是吗?” 话落,老朱意味深长的眼神瞅来。 “是,是啊。” 都到这儿了,不是也得是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