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54 战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4 战船 (第3/4页)

大部分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居于各地。然后他又多少透露了一些殖民的想法,但并未提及具体如何做法。今日早朝之上,史弥远对于美洲一事只字不提,只是说到加强与大食波斯等国的贸易,这让李不伟多少有些不解。也许是史丞相另有安排吧,李不伟这样想道。

    据考证,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其祖先可能是是在大约两万年前从亚洲渡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的,又或者是通过冰封的海峡陆桥过去的。印第安人经过两万年的分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语言,在历史上曾建立过四个帝国,最重要的是中美洲的阿滋特克帝国和南美洲的印加帝国,发明过玛雅文字,对天文学研究的造诣也相当深,又为世界提供了玉米、番薯、西红柿、烟草、可可等作物。

    当然,李不伟不会将这些内容全部告诉史弥远了,他只是略为提到西边有一小片陆地,又有些新的农作物。倘若将这些农作物引入大宋,过不了几年,便可一举解决了全国的粮食问题。史弥远当时并未问及李不伟的这些信息从何处得来,只是就此事又与李不伟谈了很长时间。李不伟原以为史弥远会在朝堂之上提出此事,结果却大出意料。李不伟此时又想起昨日告别时,史弥远说的那句话‘贤侄啊,关于贸易与新陆地之事,就由老夫来处理吧,贤侄只管改造远洋商船便是。”

    李不伟想得入神,脚步也不由得慢了下来。正在此时,忽然听到身后有人笑道:“李贤侄,过几天老夫要去西湖边上钓鱼,贤侄如有时间,便请一同前去吧。”李不伟忙道:“既是丞相有请,晚辈焉有不从之理。”史弥远点了点头,径直向前去了。

    李不伟此时也回过神来,心中又开始想着船只的改进之事,匆匆出了宫,约了赵善湘之后,直奔实验室而去。等他赶到实验室,范东来等人早已等候多时。当然,还有临安船厂的方稳,以及火炮厂的杨万景了。

    几人坐定之后,李不伟正待问一下蒸汽机的改进之事,便听范东来道:“校长,大口径蒸汽机的制作工艺已不成问题,反倒是锅炉无法按照设计制作。”范东来说此话时,先是一脸的兴奋,后又流露出些许失望。李不伟一时也有了兴趣,忙问道:“范大人仔细说说?”范东来点了点头,道:“目前的锅炉,所用的蒸汽压力并不太高,蒸汽锅炉等于是一个盛水的大直径圆筒,两端用球形封闭。后来我们又改用卧式锅锅,在锅炉内增设燃烧室,但因为锅炉的烟气散发过快,仍然无法充分利用热量。为了增加受热面积,新的锅炉将在锅壳中加装火筒,在火筒前端烧火,烟气从火筒后面出来,通过砖砌的烟道排向烟囱,并对锅壳的外部再次加热。如此一来,便可以同时对锅炉的内部与外部加热了,不仅利用了燃料燃烧时的热能,而且还有效利用了烟气的热能。如果这种锅炉体积不大的话,以目前的工艺也比较容易加工。”李不伟听他如此说来,又急问道:“如果大型锅炉呢?”范东来道:“如果是大型锅炉,例如蒸汽机船上所用的锅炉,则需要采用多火管的方式,即多个燃烧室,多个加热点。具体的做法是将一些火管装在锅壳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烟气在管内流过,便可将管外的水加热了。实验室的设计是: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尽量可能多地铺设火管,此种方法的热效率最高,但制作起来也极为复杂,而且火管与锅炉的受热程度不同,又以法兰盘与锅炉相连,恐怕会引起热变形,从而出现漏汽现象。如此一来,引发的事故将是极为危险的。”

    范东来所说的事故,是指蒸汽从锅炉中泄出,冲入木炭或煤的燃烧室,便会使水蒸汽与木炭高温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从而发生爆炸。李不伟自然也是知道此事,因此对于锅炉的设计与制造,他一直是极为小心谨慎的。

    范东来接着说道:“几日前,我们将铸造锅炉的材料与另一种锻造材料进行了应力测试,又与石大人经过了详细计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采用锻造或轧制钢板制作锅炉,不仅强度大为提高,而且其重量也能减轻一半,比起现有的铸造锅炉要好上数倍。只是如果要做大型锅炉的话,就无法一次成型,而其接缝处如何连接,显然又是个问题了。”

    李不伟听得点头不语,心想:钢铁的焊接目前还是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是锅炉,就是建造其它金属容器也将是个问题。但是目前又没有发电机,要实现电弧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了大电流,焊条或助焊剂又如何制作呢?这些知识我又不太清楚,看来回去要看看焊条的制作方法了,依依与香儿也又该抄写些东西了。不过,要是能制造出金属铝,便可以用铝粉进行熔接焊了。只是如果制造出铝,难道还愁电弧焊没实现么?

    想到此处,李不伟微微摇了摇头。范东来又道:“大型蒸汽机的制作本身并不困难,目前我们已具备缸径四十厘米的汽缸制作技术,又设计出了三胀式四缸蒸汽机模型,而且缸套与活塞环的配合精度也有所提高,再加上传动部分也进行了改进,因此蒸汽机热效率较以往又有了大幅提升。只是因为曲轴与连杆部分过到庞大,在没有锻压设备的情况下尚无法完成制造。不过球墨铸铁似乎也可以达到要求,这些天来,我们几人正在对其进行强度测试与计算。”

    李不伟听到大型锻压设备,不由得想起了那台锻造机。上次见到李广胜时,听说还有两个月才能完成整个厂房的修建,如今虽说只过去了一个月,但是冲床却生产了数台台,不知锻压设备又如何了?

    范东来似乎已猜到李不伟心中所想,又道:“锻压机的一些关键部件已完成制作,这几日正在检测气缸的密封情况。只是目前又面临一个问题,即使锻造机能够实现铁锭的锻造,却无法实现大体积零件的一次成型。如此看来,水压机就要加紧制造了。等有了这些大型机械之后,要生产出第二台锻造机或水压机,自然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正如第一台车床与第二台车床的生产进度一样。”

    范东来说起机械制造的事,不由得两眼放光。李不伟看在眼里,却是另一番感受,心想:范大人果然是一个天生的机械专家,在任司天监一职的时候,便成天钻研天文仪器的改进,如今到了实验室又不断搞一些创新。不过也真是难得,实验室众学者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思路,就是我也未必能够想到。如此看来,以我的知识,再加上这批大宋精英,要创造出奇迹也不是很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