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7 新的一年 (第4/4页)
道:“其实有范大人在这里主持大局,自然会一切顺利。不过实验室的数量越来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繁杂,难免造成职责不清。另外,一些工厂,以及临安大学,都有自己的实验室。正因如此,实验室的主要职能应该改变一下了。” 其实范东来也有同感,只觉得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分工也需要越来越细,这已不是某几个实验室能够完成的事了。有些时候,工厂早已掌握了某些技术,而实验室却仍然在进行摸索。最好的例子就是铁厂,实验室还在研究镀锌铁皮能否制作时,铁厂已拿来了样品,这也是实验室与各个工厂配合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至于工厂,目前大都属于官办,如钟表厂、自行车厂、玻璃厂、肥皂厂等等。其实对于工厂的运作,李不伟还有更好的想法,但无奈朝庭的组织结构如此,他也只好按现有的情况稍加变化,建立起一套相对高效的生产模式。 当下二人叫齐实验室的负责人,商议了近一个小时,终于初步统一了意见。 诸事议定,已是下午时分。李不伟心中有事,急着早些返回家中。正待出发,却有人通报史弥远有事相商。李不伟知道是对外贸易一事有了进展,当下又急匆匆赶往丞相府。 史弥远看到李不伟,老远就笑呵呵地迎了上来,李不伟忙行了官礼。史弥远笑道:“过了一个年,贤侄更是显得神采奕奕了。”李不伟忙道:“丞相也是老当益壮,不让后辈啊。”二人哈哈一笑,并肩向屋内走去。 李不伟感觉甚是良好,此时他已学会了些官场技巧,而且自认为运用自如。 宾主坐定,史弥远这才神色一正,忽又忍不住喜悦之色,道:“贤侄,临安的对外贸易。在年关之时达到顶峰,每天的交易额都在以往的三十倍以上,有时甚至达到近百倍。在短短的十多天内,我朝的税收便已达到去年整年的三成,而且还不包括贸易的利差。由于前来交易的商人极多,临安的客栈只能住得下其中一半。朝庭眼看情况不妙,只好紧急联系附近的农户,这才解决了住宿问题。但因为港口容量有限,因此许多商船都停在了近海,朝庭又派了小船将这些商人接到岸上。说来也是有趣,这是大宋第一次以朝庭的名义接待如此多的外国商人。” 李不伟听得又惊又喜,虽然他对这些数字没有概念,但十多天的税收,就能抵得上整个大宋去年总税收的三成,这也太过不可思议了。 史弥远又道:“朝庭已下令扩建福州、广州两港,另外在两地成立海税司,还成立海上缉私队严查走私,以后的贸易也将主要在此两地展开。”说到此处,史弥远犹自不敢相信近期发生的事,又道:“只是没想到新商品竟然会吸引到如此多的商人前来。听说大食国又订了十万块香皂、十万块肥皂,以及五万盒牙膏。如此一来,又是近十万两银子流入大宋。” 李不伟听得肥皂竟然卖得如此高价,也不由得惊呆了,这个数字换成后世的价格,基本是一百块钱买一块肥皂。很难想象大食国在没有石油的情况下,又是如何有这么多富人的。难道他们先买了回去,再向周边的国家转卖?会不会卖到欧洲呢? 李不伟思絮纷飞,忽然又想起一事,忙问道:“史大人,这次的贸易是以会子结算的,不知道会子的回收情况如何?” 史弥远笑道:“自从朝庭颁布会子政策之后,各地的会子已经出现抢购现象。一两现银能够买到四贯会子,然后这些会子再转手卖给国外商人,价格却是一两银子换三贯会子了。经过这十多天以来,又回收近两千万会子,虽然这个数字的只有发行量的十分之一,但也大大超出了朝庭的预计。不仅如此,恐怕所有人都没想到,朝庭突然会决定回收所有的会子。如此不出半年,朝庭便可收回市面上所有的会子,同时硬通货又大量增加,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新商品的垄断价格。” 对于机械化生产所带来的垄断效应,李不伟一点了不感到惊讶,但他却没想到自己带来的那些知识,不仅加快了目前已有的商品的生产速度,而且另有近百种新型商品的出现,这种势头还将趋于指数式上升。不仅如此,目前宋朝的铜、银、黄金的产量都提高了十多倍,这也是朝庭敢于马上回收会子的主要原因。 虽然看似一切发展良好,然而李不伟始终有所担心。宋朝的生产力水平突然有了数十倍的提升,恐怕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够达到如此的水平。希望这种急剧的增长不会引出更多问题才是。 眼看诸事即将谈完,李不伟左顾右盼,也未见到史红袖的身影。然而刚刚走出丞相府,他马上又忘记了史红袖,因为眼前有另一件困扰他已久的事情。 由于在徽州发生的事,李不伟回到临安的这几天,始终在担心着香儿。然而香儿却与以往一样,与周依依有说有笑,甚至显得更加开朗一些,甚至面对他自己的时候,也未见有何异常。李不伟这才放下心来。 回到家中之后,李不伟匆匆用了晚饭,也来不及歇息一下,便钻进书房。过了一会儿,又从书房中走了出来,手中拿着纸笔,伏在饭桌上画了起来。 周依依与香儿见状均感惊讶,因为李不伟少有机会自己画图。两人围了上来,却见李不伟画得图形极为奇怪。两人看了半天,又仔细回忆了自己所画过的图,都没有一个与此相似,不禁好奇心大起。 过了一会儿,李不伟终于画完了,看到二女正围在身边,指着桌上笑道:“怎么样,我画得这个灯炮底座还不错吧?”周依依听得一愣,忽然噗嗤一笑,道:“不伟哥哥,你画的这哪是灯炮啊,倒像是一只酒杯中放了一个鸡蛋。还是由你来讲,我来画吧。”香儿也在一旁笑道:“是啊,依依jiejie画得好,还是由她画吧。如果要抄些文字,还有我呢。” 李不伟在一旁看得清楚,也不禁微微一愣。香儿听到又有活干了,竟然甚至是欢喜。他不由得又想起那日在徽州的寺庙中,香儿所说的那番话。想到这里,李不伟转头向周依依看了过去。周依依此时也正望向李不伟,两人目光刚一接触,便已会意。周依依笑道:“香儿喜欢做什么都行,我如果先画完,便陪着你抄写罢。” 看着两位姑娘伏在桌上忙碌起来,李不伟感慨万千,心想在这几百年前的宋朝有了这两个帮手,真是一件幸事啊。不过对于宋朝的女子来说,这《大百科全书》中所记录的都是一些极为深奥的知识,香儿在抄写过程中必然已翻看了更多,甚至还有些与历史相关的内容。只是她为何从来没有怀疑过呢?又或者,她早已有了疑心,却从未表露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