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之工业革命_2.79 未雨酬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9 未雨酬缪 (第1/3页)

    “什么?银行?”史弥远听到李不伟说出这两个字,顿时愣在一旁。他此时身着便衣,正坐在书房里面。

    李不伟点头道:“正是。‘银’代表的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便称之为银行。这种称之为银行的机构,乃是属于金融机构之一,并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其主要的业务,是吸收百姓与各大商贸集团的存款,同时发放贷款与办理票据贴现。”李不伟所说的,自然是他在《大百科全书》中看来的一些内容了。

    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与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联系。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刚开始的时候,这种货币兑换业只是经营铸币兑换业务,后来又代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等等。这样,兑换商手中就逐渐聚集起大量货币资金。当货币兑换商从事放款业务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业了。

    此时的宋朝,已经具备了资本主义的雏形。物品、土地、甚至人身自由,都可以随意买卖。再加上长期与西方诸国之间的贸易活动,百姓都已有了较强的商业意识。除此之外,宋朝还有了银行业的另一个基础,即纸币。

    北宋时曾出现过一种纸币,叫做关子,与南宋时的会子基本差不多。这两种纸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批纸币。虽然会子曾有过大幅贬值的时期,但朝庭在一年多以前已开始回收会子,并且在此期间使用了不同的手段,使得会子在回收的过程中,其的市值不断变化。时至今日,朝庭目前已收回了近一半的会子。

    李不伟将目前的形势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再参考人类历史上第一家银行出现在意大利时的情形,觉得已经是成立中央银行的时候了。

    史弥远沉思良久,这才说道:“贤侄刚才所说的,也有些道理。其实早在唐朝之时,便已出现了办理金融业务的独立机构,但其范围极为单一,而且通常都面向官办工厂的结算,因此还不算是贤侄所说的银行。大宋也有类似的机构,只是这些机构只用于会子和铜钱的兑换。再后来,由于会子贬值严重,这些机构在民间已失去了信用。现在的会子买卖,都是私下进行的。朝庭为了尽快回收会子,对此也不做过多的干预。”

    李不伟道:“丞相说得极是。这几日间,晚辈也将目前的情况分析了一番。大宋的会子虽然贬值严重,但朝庭已低价回收了其中的一半,这也算是抓住了一个机会。但如果要继续发展商业,就需要进行钱币改革。当然,会子的发行本身也算是一种钱币改革。但因为以前的生产能力较为低下,因此才出现了通货膨胀。如今大宋的各个工厂相继成立,另外又有大批新的工厂在建,再过上几年,商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将逐渐得到改善。等到会子全部收回完毕,正是成立银行、发行新币、改革税制的大好时机。”

    史弥远听得暗暗心惊。这李不伟年纪轻轻,以前也未做过商人,对朝中关于商业与经济的政事参与得少之又少。如果说是关于机械技术,又或是实验室的诸多大事,他说的话自然是绝对权威,可是以他对商贸的知识,又如何能说出这番话来?难道他背后有高人指点?史弥过一时犹豫不定,只是在那里想得出神,却如何也理不出个头绪,猛然间又意识到自己想得有些太多了,本来是该考虑银行一事,现在却开始怀疑李不伟的知识来源了。

    看到史弥远沉吟不定,李不伟稍有些等不及,更多的却是有些后悔。因为银行一事本来与技术无关,他完全可以不过问经济的事情。但科技要得以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有序的商业环境。稍一犹豫,李不伟索性豁了出去,接着道:“丞相,银行的主要职能是经营货币。银行的存在,大大方便了民间资金的筹措与融通,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金融机构。一方面,银行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将闲置的货币资金和小额货币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此时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商和商人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它又充当支付中介。总而言这,银行正是起到信用中介的作用。”说着,递上一本关于银行与金融的册子。

    最近,李不伟只要有讲不清的东西,就让周依依或香儿将内容抄写成册子,然后直接交给相关人等。但李不伟在送出这些册子时,也特别强调,此册子的内容可以再次抄写,但过后必须将原本返回。毕竟这种册子不会大量印制,只是在小范围之内流传。如果没了原本,再要抄写一次也极为麻烦。

    史弥远将册子接了过去,认真地翻看了起来。李不伟也不着急,坐在一旁静静地等着。过了一会儿,史弥远已翻看了一遍。李不伟正等他发问,谁知史弥远身子微微一欠,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又翻到了第一页重新看了起来。

    看到第三遍时,史弥远这才抬起头来。李不伟知他必定有话要问,忙凝神以待。果然,史弥远问的大都是些银行的运作方式、利率设定、借贷方式等具体的内容。李不伟对于金融业并不了解多少。对于银行业,他的认识全凭着以前存取款,以及在招商银行的专业版中运作的那一点经验。至于股票、期货、基金等,更是完全没有接触,就连他刚才所说的那些知识,也全是临时恶补的成果。如今史弥远突然问些册子以外的内容,李不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当下只好按着自己的记忆,将工商、税务等详细讲了一遍。

    李不伟虽是按着自己的记忆随口讲来,但在史弥远听起来却是另一番感受,只觉得刚才谈到的各种新型的部门,虽然宋朝也有一些,但其职能划分并不如李不伟所讲那般明确,而且也不利于商品的大规模生产,至于要满足日渐繁荣的贸易,更是不可能了。

    其实史弥远对于国家财政的运作极为精通,李不伟稍加提醒,他马上便明白了过来,而且又能举一反三,说些李不伟并不太懂的专业知识,让李不伟也一时不知所措。不过好在李不伟也偶尔能利用后世的知识补充几句,这才没有太露出马脚。

    然而史弥远却并不知道,李不伟刚才谈到的这种部门设置,正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与商业社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