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 幸福 (第3/5页)
子龙兄还是有脑子的,和他身边那个小女孩有明显的差别。不过这种陷入爱河中的男人,有脑子也很有限。 所以虽然接过了酒,还是问了一句:“承越侯贤弟美意,云知君欲助我,只不知是何美事?” 忽然旁边土包上探出一个脑袋:“自然是代你向我父提亲。” 闻得此言,云鹭立刻羞得捂住脸,片刻又忿然松开,很是不满地转脸看着上面,“哥,你居然一直在偷听!” 这个小大人从山头站起身来,不过也没见高许多,很是闲适地整着衣服踱下土包:“那是,你带了紫云龙,我想派人偷看你们近况如何都不得。休、铁二弟怕得罪你,必不敢如实报于我。只得我亲自来。哎……你们也太磨叽了……” “哼,这么说来,你倒是辛苦了。”小云鹭很是不屑自己哥哥的说辞。 小孟起不理这种挑衅走到我们身边。朝我们略一施礼,便继续转向自己meimei解释道:“公孙大人不便为自己一员爱将而竟至求娶其他诸侯之女。思来想去只能让越侯出面,我前几日便想寻越侯大人相助,却没想到,前几日偏巧越侯大人不在,害得我与越侯夫人推说是来寻你的才掩饰过去。” 我点头,没想到这个还有着稚气未脱的脸蛋的小孩子居然心思颇细。我十五岁时尚只是个懵懂顽童罢了。 云鹭似乎也开始有点感激她的大哥,不过还是有点羞涩,只得不停看向子龙,间或瞥几眼自己大哥。 “确是如此,我与子龙兄结拜,再去令尊那里便是为兄提亲。即便不允,令尊场面上也必会给我这个辅政卿点面子,寻些话先行搪塞拖延,而不会断然拒绝,不致以后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 “你还是四辅政之一?”云鹭小姐显然不属于这个天下,这点事情都不知道。 不过这个小女孩看了周围三个人的目光后,陪着小心继续说道:“我真的不知道朝廷的事情,平日里从未关心过……” 言毕,忽然甜蜜地傻笑了起来,似乎她已看到日后的幸福生活。 我想子龙兄或许就喜欢上她的这一点,对官场毫不关心,没有心机,有什么说什么。 其下,孟起也要与我们一同结拜,我不同意。我表示如果将来子龙兄娶了令妹,那么你得喊自己meimei嫂嫂。孟起感觉到了这个危险,看了一眼自己那位气势忽然有些嚣张跋扈的meimei,又恋恋不舍地看看我们手中酒坛子,终究放弃了。 我跑到父亲那里换的正装,我知道父亲那里有。父亲不知道我要干什么,还问我要干什么。 出现在马家时,西凉伯很是惊讶于我的到来。我也不喜欢绕弯子,直接点出本次来意:就如我回答父亲说的,为辅政卿找两个东西两边的帮手。 当然为了巩固我们的联盟需要有些政治上的牺牲,这个牺牲就是他的宝贝女儿。 我怀疑是慑于我的身份,似乎虽觉着那些开心的客气话里有些不情愿,但西凉伯还是表示非常感谢我能关照他家。这件事这头便算无碍了。 如果最终得成,这便是我最后一次能称之为寿成兄。 辽公那里自然也得去。经过亲切友好的对现下形势的分析,辽公主动交出自己儿子的幸福。我却表示不用那么牺牲,牺牲你带着的某个相貌俊秀的爱将就行了,比如子龙兄。 公孙大人大笑,到片刻后只能看着我笑而不语,最后说他早知道子龙有点什么事。这几日子龙一出去就是半日,大多说是去寻我,公孙大人倒是乐得子龙与我交好,便一并允了。不过一日公孙大人偏巧有事,便着人去我那里寻子龙兄,却没寻着,甚而我都不在。回来似乎看见子龙在某处,那差人还未得近前,却差点被条恶犬追得半死。 场面上的话比这个绕口且高尚得多,我懒得一一记述。我只知道后果:从此,孟起不再叫子龙兄,而换作妹夫。我则叫云鹭小姐叫小四嫂子。 看我回来后乐得风风的,银铃醒后,脾气温顺了很多,但还是忍不住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这使得冷静下的我可以直接反问我更感兴趣的问题:“你如何觉得自己有喜?” 她说自己今日晨有些晕吐之症,被婢女看到,贺道该是有喜。 我对为什么有孕就会有晕吐现象有所疑惑,但是想不出个所以然。又架不住身边伊人不停追问,只得先说需请好点的大夫好好看看,免得让自己心神不宁,然后便乖乖交待子龙和云鹭小姐的好事。 银铃却皱了皱眉头,问我此事有无通报孟德兄。 我拧眉摇头,旋即恍然点头,赶紧站起转便走。 丁原原为西北人,他的手下和马腾韩遂的部下千丝万缕有不少关系,很多都互为旧部,只是分封关系才被调至东北,当初如此为的就是为东北派系卢植公孙瓒之间填进一个牵制。 我此举,虽是促成一段好事,却等于给西北派系和东北派系两帮建立了一条政治联姻的纽带。当初我劝他们能成子龙兄云鹭小姐之美事,还当做理由的,却忽然变成了一件对我们某个辅政卿颇有些不利的昏招。 此事对孟德兄北面卢植、丁原、公孙瓒三家矛盾算是一种调和,与其他人威胁不大,却必然给孟德兄北面的压力便大了很多,以后削藩之时,孟德却要为难许多,这还是且不论东南边的袁本初。 未及出去,又转身回来,若无好的应对,去便只是挨骂。 银铃似乎已有计较,笑着提醒我:子睿勿忧,你的应对鲜卑之计或许可行,不过最好和其他辅政商量一下,尤其是总领的人选。 “我想到一个人,但是,却想不出另一个。”银铃的提醒恰到好处,我立刻能理清头绪,以我的急智和与银铃的默契,立刻就能说出来:“就是那个在东边的,总觉得这个不合适,那个不妥当。” 银铃只说了一个名字,我一拍大腿,转身就走。 走不两步,回身狠狠亲了一下我的可爱的妻。 再走不两步,又回身,这次我却换上了一脸悲戚。 银铃盯着我的眼睛,陪着我黯然道:“只能如此。” 我想了许久,猛的点头:“此事……看来只能由我担责任了。” 我请来了其他辅政,在偏殿坐下,开始讲我的对鲜卑的应对,这是他们很早以前就让我考虑的一个方针。 “我华夏之邦,自周时,便从未能尽驱北戎。该因其全民皆兵,但凡其民,皆识骑马射猎,其安身立命之本与战时技能无异。纵重创胡虏,凡十五年一代,而北患又至。而我朝之民多稼穑之农,每日从事只锄耒镰杵耳,此种征发之兵何能与自幼习骑猎弓射之徒相较?莫若…… 我在图上西北和东北边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