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六章 舔犊情深 (第1/2页)
雨下起来没完没了,根本就看不到放晴的迹象,永济渠,龙首渠,相继决堤,长安城左近,已然变成了一片泽国,漕运完全中断,自江淮调运的粮食都被堵在了路上,只能改走陆路,可秋雨连绵,不但冲毁了堤坝,道路也是一片泥泞,一日间能走个二十几里路就已经非常勉强了。【】 粮食调运不过来,长安城内的粮价也是一日三升,百姓们吃粮困难,倒也还不至于引发民乱,毕竟如今上了些年纪的人,都曾经历过隋末的天下大乱,对于如今的安定生活,还是十分珍惜的。 可是泾州,并州边兵的粮饷运不过去,太宗皇帝和满朝文武也是一筹莫展,太子李承乾受命监督修葺堤坝,疏通漕运,可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奏效的。 雨越下越大,长安城内的街道上到处积水横流,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发霉的味道。 西市里的薛记货栈,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正忙着记账,手在算盘上来回拨弄着,一双眼睛透着商人的精明。 这老者便是薛记货栈的掌柜孙甫,早些年也曾跟随武阳郡公在武德皇帝驾前效力,后来年纪大了,便被薛贾派到这货栈,做个掌柜。 就在此时,薛琰迈步走了进来,贴身小厮在门外收着油伞,孙甫见薛琰到了,赶紧把手从算盘上抬起,从柜台后走出,一脸谦恭地照应道:“少爷,您来了。” 薛琰点点头,面色带着些忧虑,道:“粮食挪好地方了吗?” 孙甫忙道:“回少爷的话,都已经入仓了。” 薛琰又问道:“损失怎么样?” 孙甫笑着说道:“放心吧少爷,早先听了少爷的吩咐,现在咱们柜上的粮仓比朝廷的太仓地基还高呢,就是长安城都淹光了,也淹不着咱们的一颗粮食。” 薛琰还是有些不放心,对门口的小厮薛安道:“薛安,你到各仓去验看验看,雨下得这么大,大意不得呀!” 薛安应了声“是”,急忙转身去了。 就在这个时候,街对面传来一阵喧闹,有人哭喊了一声:“老天爷啊,我的粮食啊!” 接着,薛安从门外探进头来,幸灾乐祸地道:“对面徐铺叫水淹了。” 薛琰闻言,瞪了他一眼,叱道:“人家遭了灾,你怎么还这么高兴?” 薛安被训斥了一句,也不敢应声,立即点头答道:“少爷教训得是。” 说完,忙不迭的去验看各处粮仓去了。 薛琰走到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雨,不禁叹了口气,他已经听人说了,大雨把永济渠,龙首渠的堤坝都冲坏了,各地到长安的漕运恐怕要断上些日子,这对朝廷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坏消息,不过,对囤有大量粮食的粮商们来说倒是个好消息。 孙甫上前,小心翼翼道:“少爷!看这雨势,只怕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了,倒不如,将好粮省着点卖,等过些日子,粮价上来再大批出手!” 薛琰闻言,不禁皱眉,道:“囤积居奇,这种事如何能做,咱们倒是赚钱了,可背地里却要让人戳脊梁骨,这种话以后都不要再说了!” 孙甫讨了个没趣,悻悻的道:“少爷!您忒是心善,如今长安城中的粮商,哪一个不是讲没被水浸过的好粮囤积起来,就等着价格上去,好大赚一笔!” 薛琰冷声道:“别人家如何,我不管,反正薛家绝对不赚这种钱,你按我的吩咐,平日里,粮食什么价格,现在还是什么价格,大雨冲毁了堤坝,漕运一时间无法通畅,倘若所有的粮商都想着囤积居奇,让长安城的百姓如何过活!” 孙甫见讨个没趣,索性也就不说了,反正这生意是薛琰的,既然薛琰不答应,他又何必妄作恶人。 雨又下了一日,总算停了,太阳升起来,阳光洒满长安街道,店铺纷纷开张,街上开始陆续出现了行人。 在雨中闷了几日,薛琰也是浑身不自在,国子监那边给大雨浇塌了房梁,一时半会儿估计是没办法开学了,薛琰便带了贴身小厮薛安出来走走。 突然,路边一片嘈杂的人声吸引了他们,二人停下来,只见街边的一家粮栈前围满了愤怒的民众。 有人在喊:“我出二百钱一石,有好米卖吗?” 一个掌柜模样的人答道:“您出多少钱一石都没有!” 百姓们急了,有人嚷着:“你们为什么不卖粮食?我们要到官府去告你们!” 掌柜一脸不屑地说:“谁说我们不卖,这边不有的是吗,价又便宜,要多少给多少。” 一个老者抓过一把米道:“这粮食浸过水了,你自己难道看不见吗?吃了这发霉的粮食,到时候,出了人命,你担待的起吗?” 掌柜一指天空说道:“老天爷又没长眼睛,这么大一场雨,哪家铺子的粮食没浸水?你若是怕吃出了人命,便不要买,要买的,吃进了肚子里,结果如何 (本章未完,请翻页),可不关我们店里的事!” 看着这个场面,薛琰不由一皱眉头,叹道:“当真是上天无情,降下这等灾祸,如今这长安城内的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 “子玉兄!” 薛琰闻声一愣,转过头,正好看见太子李承乾带人骑着马赶了过来,到他跟前停下,下了马,对着薛琰一拱手:“子玉兄!多日不见!” 如今是在大街上,李承乾穿的又是便装,薛琰也不方便行礼,便也一拱手,算是还礼了,道:“高明贤弟怎地有暇来此处!” 原来,皇帝把钱粮周转的担子撂到了东宫,而李承乾这一次没有冒冒失失的跑去工地监督,将差事派给了柴令武,除了从左屯卫军抽了一千兵丁外,他还专门请旨征集了三千劳役,只为了让柴令武尽快施工。 但是,施工的进度却不能让人满意,眼看着长安粮价一天比一天高,百姓的怨言一天比一天大,李承乾真有些坐不住了,这才带人出来巡视。 薛琰听了,指了指那被围住的粮栈,道:“贤弟看看便知,漕运倘若再不疏通,百姓们的日子,可就真的过不下去了!” 如今长安城中,但凡有粮食的货栈,出了薛记之外,一律都将好粮藏了起来,对外出售的,都是些被雨水浸泡,发了霉的粮食。 可是,就连薛琰也不敢一下子将所有的好粮都卖出去,他似乎有种预感,会出事,会出大事,将好粮留下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李承乾见了那粮栈前的乱象,当即也不禁皱眉,命身边的侍卫,将柴令武从工地叫了过来,指着那乱糟糟的人群,火烧火燎地对柴令武说道:“你都看见了,疏通漕运的事儿再也拖不得了,你必须在七天内把渠给我修通了。” 柴令武闻言,不禁露出一脸难色:“七天时间真的太难了,干起来才知道口子比原来算的还要宽很多!” 李承乾闻言一惊,忙问道:“宽了多少?” 柴令武答道:“宽了十来丈。” 李承乾脸色顿时一变,他真的没有想到居然宽了这么多,这意味着工期还要延长,那太仓的存粮是不是能撑到这一天呢,想到这里,他有些心慌起来。 “子玉兄!小弟还有要事,该日再叙!” 薛琰也知道李承乾有大事要忙,那等关系着国家社稷的大事,自然不是他这个小小的郡公能够掺和的,便点点头,送李承乾走了。 李承乾着急,就是要去看看太仓的储粮,如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