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兵行险招 (第2/2页)
呼乔贵乐的官职,就是表达不满了,他们两个玩心眼,可是要耽误大事的,也是警告的意思。 果然乔贵乐很上道,急忙说道:“恕臣愚钝,臣心中仿佛出现一丝光亮,但是模糊不清,还是让臣再想一下,郎阁部请先讲吧。” 郎廷佐老而成精,点下头,而后说道:“乔大人少年才俊,老夫自愧不如,但提个醒的能耐还是有的,不如乔大人先说,然后我查缺补漏好了。” 乔贵乐向郎廷佐略微点下头,笑呵呵地说道:“郎大人不可妄自菲薄,下官是晚辈,还请郎大人多鞭策才是!” 郎廷佐刚要说什么,永历已经不耐烦了,大叫一声:“都闭嘴!现在什么时候?你们俩还有心思斗嘴?” 皇上的话很起作用,郎廷佐和乔贵乐都不言语了,其实永历并不知道,郎廷佐心中赍恨乔贵乐,而且两人虽然现在同殿为臣,却相互防备,恐怕被对方抓住自己的把柄。 乔贵乐以前不过一个六品通判,怎么会得罪一品大员郎廷佐了呢?这得从三年前,乔贵乐任安徽布政司经历的时候,郎廷佐曾经寻访安徽,安徽巡抚王可真有意捉弄郎廷佐,派出乔贵乐全程陪同。乔贵乐一肚子“坏水”,花言巧语取得郎廷佐的信任后,在酒桌上将郎廷佐灌醉,让堂堂的总督大人出糗,一时在江南传为笑话。从此以后,虽然郎廷佐为人还算磊落,没有跟乔贵乐一般见识,但也对他相当不满。两人现在又聚到一起,当然得相互防备了。 此事是永历后来才知道的,原来乔贵乐还算王可真的亲信,但他在王可真率军进攻池州的时候,并没有献城投降,这就说明他还是大明的忠臣,只是“滑溜”了一些,还得严加调教才是。 永历此时没工夫跟他俩“闲扯”,说道:“你俩一起说!” 郎廷佐和乔贵乐相视一眼,而后一起就说出一个字——“攻”。 一个“攻”字,让永历有些不明白,但是又好像抓到了什么。苏州城的明军只有一万余人,洪承畴所部清军却是明军的数倍,而且退入吴江县城,背靠杭州,进可攻,退可守,如果贸然进攻的话,胜算几何? 也许是看到万岁爷迷惑不解的样子,郎廷佐这时候说道:“陛下,臣和乔大人都主张‘攻’,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个人!” “一个人?”永历默念了一遍,心道:怎么就因为一个人,就要主动进攻呢?因为谁呢? 永历抬起头,看了看郎廷佐和乔贵乐,见他俩没有再解释的意思,也就不好再问,担心被这两个“滑头”看轻了。 忽然永历想道,清军的主帅是洪承畴。当年洪承畴在松锦大战中,在宦官的鼓动下,轻敌冒进,最终二十余万大军被围,兵败被俘后降清。时至今日,洪承畴做了满清的高官,无论是顺治年还是康熙初年,都表现的很小心谨慎,性格也变得多疑起来。做了闽浙总督以后,更是畏首畏尾,不敢稍有差池,不然也不会在福建围剿明军的时候屡战屡败,如果放到以前,他可是出名的“内战高手”,打农民军很有一套的。 虽然主动向吴江进攻,逼迫吴江的清军,也不是不可能导致洪承畴孤注一掷,但这种可能很小。从洪承畴的角度来考虑,肯定是要等到北方清军南下,才会主动向明军进攻,不然也不会缩回吴江。 现在时间所剩无几,张迪、付君义他们不可能拖住北方清军太久,很快北方清军就会顺着大运河抵达扬州,向明军发起进攻。一定要赶在这之前,解决了南面洪承畴的问题,所以必须将吴江这颗钉子拔掉,省得到时候陷入被两面夹攻的险境。 那么就必须先将吴江的清军消灭,或者将他们赶回钱塘江以南,从而解除南面的威胁,掉头北上,专心迎战北方来敌。 主动进攻吴江,确实困难重重,可谓是“兵行险招”,可自从自己成为“大明永历皇帝”,那回不是凶险万分,何况这次洪承畴并不占绝对优势,对付他应该没问题。 永历终于想通了,脸上也有了笑容,说道:“二位爱卿,朕同意你们的意见,明日整军出发,目标——吴江!”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在这里,我谨代表我的家人和我向我的朋友们祝以节日的快乐!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一会我就要坐车回老家了,带上老婆孩子去和父母团聚,所以早更新了一会,明天请一天假,后天回来更新! 朋友们,也许你很忙,也许你离家太远,但不管怎么说亲人的牵挂是永远的,请打电话回家问候一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