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国民权力 (第2/2页)
那么,接下来,臣想要说的话,还请陛下恕罪?”黄宗羲躬身道。 永历见黄宗羲一本正经的样子,很是好奇,心说黄宗羲难道要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还用得着如此谨慎吗?想听听黄宗羲有何想法了,点头道:“黄爱卿,朕恕你无罪,你尽管直言!” 黄宗羲面色一松,继续说道:“陛下乃自古以来少有的明君,开明之主,臣等能以侍奉陛下为荣,由衷愿意为陛下分担忧愁,治理国家。” 永历摆摆手,笑道:“今天黄爱卿你是怎么了?怎么拍起朕的马屁了?” 黄宗羲老脸一红,低头道:“臣所言确实出自心里,都是肺腑之言,而且代表了朝堂之上的全部同僚,这可不是拍马之言啊!” “好,好,不是,不是,你,想把朕急死啊?”永历说道。 “嗯,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大明的百姓却难以认识‘匹夫有责’的含义,原因有很多,但根本在于朝廷的严法,不让他们参政,还有自幼所受的教育,乃是迂腐的君臣道德,最后在根本上,没有广开言路,让民间有唱所欲言的机会,故此民间并不把朝廷的政令当回事,而是想方设法脱逃。”黄宗羲说道。 黄宗羲的这些话,确实让永历很震惊,刚才还在想黄宗羲是不是要说“大逆不道”的话,果然他还真的说出来了。自古以来虽然有唐太宗说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可是实际上历朝历代都对民间的言论加以钳制,尤以本朝为重,太祖皇帝甚至更改科考制度,以“八股对仗”为取士标准,实乃控制思想的手段。 而黄宗羲话中对朝廷的这些做法颇为不满,认为应该“广开言路”,让民间百姓参政议政,以他内阁首辅大臣的身份说出来,确实有大逆不道之嫌。 不过也许是黄宗羲看透了永历,所以才会说出来,最后永历很是惊讶,却没有雷霆大怒,这如果放在太祖时候,恐怕黄宗羲得被扒皮了。 此时永历不知道黄宗羲的后背已经湿透了,黄宗羲低着头,好像办了错事的小媳妇,正战战兢兢地等待永历处置自己。 “呵呵”永历却笑了,说道:“黄爱卿所言不错啊,其实朕也是这么认为的!” “啊!”黄宗羲惊叫一声,急忙抬头看向永历,当发现永历的目光非常诚恳,才知道面前的皇上很坦然,根本没有生气的迹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天下不但是朕的,也是大明百姓的,并不是某一家的,更不是某一人的,朕所说这些,可能有些太骇人听闻了,却也是朕的真实想法,别看朕是皇帝,但朕从来没想过朕的子孙会永远做华夏的皇帝,而是认为早晚有那么一天,华夏不会再有皇帝,而是由民众选举产生的元首为国家的领导者,让民众都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从而真正做到‘匹夫有责’,为人民当家作主!”永历一边说着,一边看向车外道路两旁跪着的百姓。 “啊!”黄宗羲又惊叫一声,心想:刚才自己就够大胆的了,可是皇上怎么更大胆,竟然推想的那么远,甚至认为皇帝都将不复存在,这太不可思议了。 永历知道黄宗羲、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他们“四大家”都是思想开放的人,但是还未到“人民共和”的程度,至多他们能理解“君主立宪”就不错了,自己竟然提出“人民当家作主”,这也太超前了。 “不过现在限制太多,不管咱们这些上位者如何想,就是百姓也未必明白如何做主,毕竟以前都是朝廷替他们做主了,所以朕认为要想建立‘匹夫有责’的国度还需要时日,首先应该开民智,建民学,让百姓的子弟都有书读,慢慢的就会懂得如何参政议政了,黄爱卿,你看朕说的如何?”永历话锋一转,又说道。 “陛下说的太对了,真的让臣茅塞顿开,与陛下相比,看来臣还是井底之蛙啊!”黄宗羲赧颜道。 “呵呵,黄爱卿不需要妄自菲薄,一切水到渠成,咱们只要开个头就可以了,有些事是急不得的,就拿当前征兵一事来说,民间不是不积极吗?朕明白,满清也好,大明也罢,只要让百姓温饱,他们才不管谁来做这个皇帝,所以朕想要百姓心向大明,不但要让百姓温饱,而且还要给他们更多,比如说‘国民权利’!”永历继续说道, “国民权利?”黄宗羲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名词,顿时就迷惑了。 “对,国民权利!就像当年汉高祖‘约法三章’一样,朕要立法宣布凡是大明子民将有参政议政的权力,将有‘自由’的权力,将有私产之权力,这些权力不得以任何不当的理由被剥夺,因为他们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永历语气坚定地说道。 永历的话也许是太震撼了,让黄宗羲难以一时明白,整个人都呆滞了。 “为了实现‘国民权利’,朕可以下旨制定,并颁布实施,不过的制定需要慎重,需要全国百姓的参与,但是当前形势紧急啊,所以朕得先想些别的办法,比如开办邸报,宣扬朝廷的各项法令,让其很快地深入人心,还有尽快取消一些不合时宜的律法,制定一些新法,比如‘平等法’,就是大明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估计‘平等法’实施起来不会太难,而且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反对的肯定也有,但是此时无论是皇族,还是官僚们势力都不大,推行起来,阻力不会太大。”永历继续说出让黄宗羲目瞪口呆的话。 好半天,御撵都快到午门了,黄宗羲还没有清醒过来,一直沉浸在思考之中,等到御撵停在午门处,文武百官下跪恭迎永历回朝的时候,黄宗羲还傻愣愣地坐在御撵里。 永历却很清楚,如果自己的想法以律法的形式颁布下去,肯定会在民间引起轰动和议论,开始民众会怀疑,但只要坚决的贯彻实施,肯定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到时候他们会知道大明不但是朱姓皇帝的,而且还是他们的,当兵打仗不但是皇帝、大臣、军队的事情,而且还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要他们知道大明存,则国兴;国兴,则民强!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有木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