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明永历_第一百一十八章 午门献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午门献俘 (第2/2页)

水蛟和张煌言,禁止南海船队出海迎战,毕竟大明的海军力量还在重建之中,此时不宜出战,否则心中所描绘的华夏海军蓝图就不能实现了。

    想到这些,永历摆下手,说道:“你们都不要说了,朕第一不打算迁都,第二也不会派船队出击,英国人敢来冒犯大明,朕有办法对付他们!”

    听到皇上信心满满的如此说道,大臣们面色少安,郑基急忙说道:“陛下早有成竹在胸,臣不知,臣请罪!”

    卢庆元也跪伏在地,声色恐惧,说道:“臣有罪,不该妄议迁都之事,请陛下降罪!”

    永历摆下手,说道:“朕恕你们无罪,不过迁都一事以后不可妄议,南京自太祖皇帝便是大明的国都,虽有成祖皇帝北迁北京,但南京也是陪都,对大明稳固长江以南有很大帮助。还有朕的水军现在还有点弱小,需要些功夫,才能发展壮大,可是英国人不给朕时间,就来进犯,朕就让他一让。”

    说到这里,永历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朕特命毛八重为南京城防提督,统领全城防务,邓宁协助毛八重防守,但不得领军出战,英国人的船队进入长江,两位利用大炮轰击进犯的英军,如果他们敢登陆上岸,你们就两军将其歼灭,知道了吗?”

    毛八重和邓宁赶紧出班躬身领命。

    然后永历继续说道:“内阁拟旨,着吴淞总兵钱三海整军备战,当英军船队经过吴淞和崇明岛,开炮轰击其船队,如果有紧急军情,需要马上禀报朕知道。”

    黄宗羲出列躬身领旨,而后永历宣布退朝。

    一天后,浙江台州传来急报,禀报朝廷,就在九月二十八日英军船队经过台州外海。又一天,九月二十九日,英军船队抵达舟山岛,炮轰舟山县城,而后派军登岛,好在舟山百姓早就接到朝廷的预警,县城内的百姓已经疏散,英军扑了个空,但搜刮了很多粮食,而后撤回船上。

    接到军报后,永历让人拿来地图,盘算了一下舟山与吴淞口的距离,估算出英军可能会在两天之内抵达吴淞口,于是命人快马赶往吴淞城,告诉钱三海准备迎敌接战。

    永历倒是不担心英军会攻城略地,毕竟他们只有千把人,要想攻占任何一个城池,再分兵把守,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永历最担心的是他们肆无忌惮的破坏,这群红毛西洋人,贪婪成性,对华夏的财富早就有据为己有的心思。这些英国强盗,进入华夏以后,虽然不会以占领为目的,但是他们肯定会大肆抢劫,残害大明百姓。

    果然两天后,英军船队抵达奉贤县后,船队进入近海,靠近奉贤城,先是开了几炮恐吓,然后有数百英军乘小船上岸,准备进城抢劫,却在城门附近遭到明军的狙击,损失惨重,只有数十个英军逃回海上大船,还有一百个英军官兵被明军活捉。

    永历得知这个战报以后,非常高兴,特别下旨嘉奖奉贤的明军官兵,同时让他们派人将俘获的英军押送来南京,准备在南京城内召开一个“献俘大游行”。

    不过永历并没有高兴太久,吴淞城的钱三海便送来急报,英国人的船队出现在长江口外,对吴淞城进行了两轮炮击,遭到吴淞城的反击后,又打算窜入长江,遭到了崇明岛炮台的轰击,现已撤回外海。

    钱三海还禀报说英军船队一共有十五艘战船,最小的是“三桅帆船”,最大的比“三桅帆船”还要大,足有三十丈长,宽八丈,每艘船分为上下两层甲板,左右两舷分别有十门大炮,一面两层甲板就是二十门,一共有四十门大炮,火力十分强大。

    英军战船火力强大,但是吴淞和崇明的明军也拥有大炮,那就是兵工厂新造出来的新式大炮和以前缴获的红夷大炮。

    明军的新式大炮炮管较为细长,所用的火药也是“黄色火药”,爆炸力惊人,射程可达十里左右,如非不是新式大炮采用了更加坚韧的新种钢材,肯定就得炸膛。还有所用的炮弹,也是实心铁弹,或者新研制出来的“开花弹”。

    这种“开花弹”,不同于以往的“开花弹”,乃是戴梓和他的朋友徐正明、黄履庄一起研制出来的,其威力很大。此弹由厚铁皮包裹,里边包裹的是碎铁块,落地后可以炸开,杀伤周围的生命。

    两场炮战,英军船队并没有得到便宜,一艘“三桅帆船”由于过于靠近海岸,被吴淞城的大炮接连击中,最后沉没,还有两艘英国战船受伤。

    炮战中吴淞城和崇明炮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阵亡共计四百余人,有五门大炮被毁,不过与英军的损失相比,明军的损失还不算大。

    明军与英军第一战,以大明小胜告终,永历得到消息后,很是高兴,正好奉贤县也将英俘送来了南京,于是永历宣布就在午门外召开献俘大会,自己将要亲临午门城楼之上,接受英军战俘。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大明百姓一直不了解西洋人,当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人,还以为是妖怪。如此心态,让永历以为可不是打开眼界的姿态,将来要带领大明百姓走出华夏,就首先要了解未来的对手,比如这些英国人,就是其中之一。

    午时是南京城内最热闹的时候,英军战俘出现在御街之上,大约有八十来人,还有二十来个是重伤的,并没有跟随前来。他们在明军的看管下,从南门向北走去,目的地就是午门。

    这些英军战俘进了南京城,根本就不像战俘,而是东看西望,看什么都觉得稀罕,眼珠都绿了,如果不是自由被限制,恐怕他们早就扑向大街两边的店铺。

    不过他们的好奇很快就被两旁的百姓所打搅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开打”,然后大街两边的百姓就开始扔烂菜叶子、臭鸡蛋、石子,将他们打得抱头鼠窜,好不狼狈。

    对于这些,明军并不制止,英国人不请自来,就是冒犯大明,对待这些强盗还用客气吗?让他们挨顿揍,还算是轻的。

    战俘们在明军的驱赶下,好半天才走到午门,永历和文武百官早就等在午门的城楼上。当看到那几十个狼狈的英军战俘,永历感觉非常好笑。

    心道:这些红毛强盗,如同一群苍蝇,那里有金银财宝,他们就盯到那里,马可波罗将自己的华夏见闻带回欧洲,欧洲人就将华夏视为“黄金遍地,珠宝满屋”的财富之国,贪婪的心性使然,无不心动。现在才抓到英国人一百个俘虏,要是英国人不知进退,胆敢再来冒犯,那就让他有来无回!

    (这几天有点忙,明天更两章,顺道求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